[发明专利]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3999.3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7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曹伟平;杜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若虫 成虫 人工饲养 豇豆 孵化率 一致性和稳定性 饲养 大规模饲养 产卵空间 豆科植物 生长发育 生物试验 营养需要 存活率 产卵量 发生率 可信度 交配 雌虫 昆虫 世代 饲料 保存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昆虫的人工饲养领域,具体公开了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以及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豇豆为饲料饲养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本发明方法点蜂缘蝽卵的孵化率高,若虫存活率高,单雌产卵量高,且所得点蜂缘蝽若虫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好,保证了生物试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其次,豇豆营养价值高,可以满足点蜂缘蝽各世代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且材料易得,成本低,易于四季保存;本发明方法将卵、若虫和成虫分开饲养,避免了若虫或成虫刺吸卵,降低自相残杀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卵的孵化率,同时增大成虫的交配空间和雌虫的产卵空间,适于进行大规模饲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的人工饲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点蜂缘蝽(学名:Riptortus pedestris;别名:白条蜂缘蝽或豆缘蝽象)属半翅目缘蝽科。点蜂缘蝽寄主植物范围广,主要为害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和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在花木开花结实时刺吸汁液,往往群集为害,致使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危害严重。因此,亟需研究防治点蜂缘蝽的方法。
在点蜂缘蝽防治研究中需要大量的虫源作为试验用虫。经检索,没有发现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人工饲养上的用途。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豆科植物是指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或毛蔓豆等。所述的豆科植物优选为豇豆。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点蜂缘蝽属于半翅目缘蝽科昆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水将不带虫的新鲜豇豆表皮清洗干净,自然晾干,然后在紫外灯下照射2~4h进行表面消毒;
(2)将点蜂缘蝽成虫置于养虫笼中进行繁殖,同时投放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所述成虫饲养10~15天开始产卵;
(3)收集步骤(2)中所得的卵,并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孵化,直至孵化成若虫;
(4)将步骤(3)中刚孵化的若虫转移至养虫笼中进行饲养,并同时投放步骤(1)中所述的新鲜豇豆,直至成虫。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豇豆是指作为蔬菜食用的豇豆,可从市场上购买。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水可以是自来水。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清洗的时间为3~5min。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点蜂缘蝽成虫的雌雄比例为1~1.5:1。
上述方法步骤(2)所述的养虫笼中,所述成虫的密度为1000~1500头/m3。
上述方法步骤(2)中,相对于100个所述成虫,豇豆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为1次/2~4天,单次投放量为500~1500g。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繁殖的条件为:温度为20~28℃,湿度为50~80%,光照为14~18L:10~6D。其中所述温度优选为24~26℃。
上述方法步骤(2)或(4)中所述的养虫笼可于市场上购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3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纹夜蛾病毒原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养殖用框及其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