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腰穿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2690.2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宏涛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器 | ||
一种腰穿进针用的定位器,由基座、定位板、软皮带、固定带组成,定位板上有激光管、重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扬声器。使用时,定位器固定在穿刺点上方适当距离处,打开电源,调节位置调节旋钮使定位板处水平位,并确保激光束与棘突线重合,术者持腰穿针由穿刺点沿激光束面进针,直到穿刺成功;具有定位精度高,成本低,易于推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腰穿进针用的定位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帮助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的辅助定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腰椎穿刺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感染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是诊断及治疗颅内疾病的主要操作之一。该操作的要点主要是患者侧卧位,身体横轴与水平面垂直,术者通过体表定位腰椎的3、4椎间隙(多数情况下)为穿刺点,局麻后以腰穿针从穿刺点平行于水平面进针,直到进入腰椎蛛网膜下腔,测量脑脊液压力,留取脑脊液,留取脑脊液行细胞学及其他各项检查,并可经腰穿针注入治疗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是临床的常规操作。但这一操作因受患者体位不标准,术者目测的误差影响,穿刺成功率并不是非常高,对肥胖和腰椎疾病患者尤为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常常因穿刺失败影响诊治。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很多腰穿定位器应运而生,其原理有的是基座上留一穿刺空,腰穿针由此处进入,该方法结构简单,但受很多因素影响误差大,影响腰穿针方向变更,实用性低;有的是制作一专用腰穿床,将患者固定于床上,通过床的转动使患者达到合适的体位,这种方法笨重,造价高,不能在病床上直接应用,应用价值也很低;有的是通过复杂的机械固定装置使患者满足穿刺要求,应用方法繁琐,临床价值低,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精度高,使用方便,造价便宜的腰穿定位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技术成熟,精度高,原理可靠,使用方便的腰穿进针定位器,使得腰椎穿刺术的进针方向不受患者体位偏差以及操作者目测误差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
这种腰穿定位器利用的几何原理有:1、两点决定一条直线;2、通过平面上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某平面,则其与该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垂直。具体如下,定位器通过重力传感器使定位板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偏斜,会通过扬声器报警,提醒术者进行调整,基座通过固定带固定于腰椎穿刺点上方,并通过位置调节旋钮使基座平面与身体横轴平面平行,因定位板与基座相互垂直,从而可使患者的横轴垂直于水平面;激光头发出的光线为一字形,光照平面平行于定位板,并且由定位板上的狭缝予以保证,激光束与腰椎棘突线重合且光点面积最小为最佳,腰穿针在穿刺点处进针时穿刺针始终处于光照平面内,进针方向也在光照平面内调整,从而保证腰穿针的进针方向始终处于蛛网膜下腔的正上方而不致偏斜。
电路原理是,电池通过电源开关给控制板供电,重力传感器将位置信息送至控制单元,如位置出现偏差,控制单元通过扬声器发出报警声;激光管由控制板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流。
其中,基座及定位板由硬质材料构成,保证骨架的稳定,基座约5×15cm2大小,定位板约5×5cm2大小;软皮带及固定带由软质的耐牵拉材料构成,以与身体贴合紧密并不使患者感到难受为宜。
与现有的发明装置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水平仪的报警功能随时监测患者体位变动情况,可以使患者体位相对固定;2、一字形激光束在水平板与棘突线之间形成了一个虚拟平面,该平面作为定位板的延伸,与身体横轴垂直并处于脊椎中轴线上,其延长面正好通过椎管中央,为腰穿针提供了一个直观且容易操作成功的平台,因而定位精度高;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腰穿定位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激光束平面示意图,图3为电气原理图,其中,1、基座,2、激光头,3、控制板,4、扬声器,5、定位板,6、电源开关,7、电池,8、狭缝,9、软皮带,10、固定带,11、位置调节旋钮,12、位置调节板,13、棘突线,14、激光束面,15、腰穿针,16、重力传感器,17、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宏涛,未经陈宏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