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刀组件及其安装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2944.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尹绪峰;何跃春;李欣生;吴庆军;何俊峰;唐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达科为智能医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34/30;A61B17/32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诸炳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管 中间座 上夹持件 下夹持件 转动连接 转动 连接头 手术刀 夹持 轴向 本实用新型 基座转动 手术操作 安装座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刀组件及其安装座,一种手术刀组件,包括基座、转动连接于基座的操作管、固定连接于操作管一端的连接头、转动连接于连接头的中间座、转动连接于中间座的上夹持件和转动连接于中间座的下夹持件。通过相对中间座转动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实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对物体的夹持。通过相对连接头转动中间座和相对基座转动操作管,实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带动夹持物体沿操作管轴向的转动和沿垂直于操作管轴向的方向的转动,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刀组件及其安装座。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是指在人体上通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小切口进行的手术,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也称为介入式手术。介入式手术借助于各种视觉图像设备和先进灵巧的手术器械装备,将手术器械经过小切口进入人体进行治疗或诊断。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等诸多优点。因此,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是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腹腔微创手术是在腹腔切开2至3个0.5至1公分大的切口,把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在视觉显示系统的引导下,切除病变的脏器和肿物。腹腔微创外科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是对传统开放性手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然而腹腔微创外科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1、长时间准确把握手术器械很容易使医生感到疲劳;2、当医生在手术台前操作器械进行手术时,医生的手与所操作的器械末端的距离一般有400~500mm,由于人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低频抖动,这种抖动最终会传递到手术器械的末端,导致内窥镜输出图像的不稳定。故手术器械是腹腔微创手术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现需要一种多自由度的微型机械手,以拓展医生的手术能力,完成夹持等复杂的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刀组件,可进行多自由度运动,实现各种方位的夹持和运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刀组件,包括基座、转动连接于基座的操作管、以操作管径向为转动轴线转动连接于操作管的中间座、转动连接于中间座的上夹持件、转动连接于中间座的下夹持件、驱动机构、用于使操作管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基座转动的第一牵引绳、用于使中间座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操作管转动的第二牵引绳、用于使上夹持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中间座转动的第三牵引绳、用于使下夹持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中间座转动的第四牵引绳,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基座的第一收卷辊、转动连接于基座的第二收卷辊、转动连接于基座的第三收卷辊、转动连接于基座的第四收卷辊、分别对应第一收卷辊、第二收卷辊、第三收卷辊和第四收卷辊的使其转动的四个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牵引绳一端沿操作管外周壁固定连接于操作管外壁且另一端缠绕于第一收卷辊后沿操作管外周壁固定连接于操作管,所述中间座上固定穿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操作管,所述第二牵引绳一端沿第一转动轴周壁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轴且另一端穿过操作管缠绕于第二收卷辊后再次穿过操作管沿第一转动轴周壁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轴,所述中间座上固定穿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转动套设于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三牵引绳一端沿上夹持件外周壁固定连接于上夹持件且另一端穿过操作管缠绕于第三收卷辊后再次穿过操作管沿上夹持件外周壁固定连接于上夹持件,所述第四牵引绳一端沿下夹持件外周壁固定连接于下夹持件且另一端穿过操作管缠绕于第四收卷辊后再次穿过操作管沿下夹持件外周壁固定连接于下夹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收卷辊转动,实现第三牵引绳一端收卷和一端放卷,进而带动上夹持件相对中间座转动。通过第四收卷辊转动,实现第四牵引绳一端收卷和一端放卷,进而带动下夹持件相对中间座转动。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配合可实现对物体的夹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达科为智能医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达科为智能医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2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浮针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进入人体的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