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1569.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1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许述财;刘星;马国英;黄彬兵;朱志成;张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清泰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装置 动作装置 第一位置 侧碰 儿童安全座椅 第二位置 吸能机构 座椅本体 侧壁 汽车 本实用新型 驱动 侧面碰撞 正常行驶 主动预警 缓冲 感知 吸能 座椅 体内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包括吸能装置和动作装置,动作装置设在座椅本体的侧部,吸能装置设在动作装置上,吸能装置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吸能装置嵌设在座椅本体内,且其外表面不凸出于座椅本体的侧壁,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其整体凸出于座椅本体的侧壁,动作装置可驱动吸能装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汽车正常行驶时,吸能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动作装置感知汽车将要发生碰撞时,动作装置驱动吸能装置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处。该主动侧碰吸能机构能够主动预警,且汽车发生侧碰后具备缓冲吸能的性能,提高了儿童安全座椅侧面碰撞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普及率的上升以及汽车安全技术的提升,对于儿童乘员的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汽车侧面碰撞事故约占汽车总交通事故的1/3,但实际中对于儿童乘员的侧面保护措施却做得不够充分,国际与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欧洲ECE以及中国C-NCAP的产品测试并没有硬性要求安全座椅对侧面撞击的保护。
另外,现今市面上所销售的侧面保护装置多为被动作用形式,少部分带有主动预警功能的侧碰装置的结构也比较单一,并且缺乏可靠性与实用性。因此,推广与普及实用可靠的主动型侧碰缓冲吸能装置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减少儿童乘员在汽车侧碰事故中受到的伤害便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主动侧碰吸能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主动侧碰吸能机构包括吸能装置,所述主动侧碰吸能机构还包括能够感知汽车将要发生碰撞的动作装置,所述动作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侧部,所述吸能装置设置在所述动作装置上,所述吸能装置在所述儿童安全座椅上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所述吸能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吸能装置嵌设在所述座椅本体内,且所述吸能装置的外表面不凸出于所述座椅本体的侧壁,当所述吸能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吸能装置整体凸出于所述座椅本体的侧壁,所述动作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吸能装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汽车正常行驶时,所述吸能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当所述动作装置感知汽车将要发生碰撞时,所述动作装置驱动所述吸能装置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动作装置包括感知装置、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所述感知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吸能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知装置为车身测距雷达和/或AEB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侧部的底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电机、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且外表面设有螺纹的丝杠、与所述丝杠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并能够沿所述丝杠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丝杠沿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丝杠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吸能装置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底板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部能够滑动且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能装置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作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动作装置还包括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清泰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清泰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1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