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水箱作为加荷装置的载荷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4419.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辛力;史生志;杨琦;荆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61243 西安佳士成专利代理事务所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东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挡板 载荷试验 本实用新型 一次性 格子 充水 放水 偏心 挡板密封 轨道钢梁 互相交叉 加荷装置 紧贴接触 密封橡胶 受力均匀 载荷平台 敞口端 可重复 上表面 网格状 限位杆 注入水 荷载 加载 内壁 箱壁 卸载 装卸 堆放 体内 组装 重心 运输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水箱作为加荷装置的载荷试验系统,载荷试验系统的轨道钢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由若干个限位杆互相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架,每一个格子的底部和四周均安装有挡板,任意相邻的挡板之间设有密封橡胶,每一个格子底部的挡板和四周的挡板密封连接形成的腔体内盛有水。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的箱壁或者敞口端与挡板的内壁紧贴接触,可以确保水箱的重心不偏心,同时也可以使载荷平台受力均匀。另外,在载荷试验时,可以根据荷载的要求组装相应数量的水箱,加载时向水箱内注入水,卸载时放出水箱内的水,实现一次性充水和一次性放水,同时水箱堆放安全,充水和放水迅速,并可重复利用,运输和装卸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承载力的测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水箱作为加荷装置的载荷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静载荷试验:是指按桩的使用功能,分别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压力、轴向上拔力或在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处施加水平力,观测桩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据荷载与位移的关系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它是目前检验桩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且被公认为试验结果最准确、最可靠,被列入各国桩基工程规范或规定中。该试验手段利用各种方法人工加荷,模拟地基或基础的实际工作状态,测试其加载后承载性能及变形特征。其显著的优点是受力条件比较接近实际,简单易用,试验结果直观而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是试验规模及费用相对较大。特别是现有的载荷试验装置通常采用混凝土试块作为加荷装置,由于混凝土试块重量较大,导致加荷装置的使用周期长、运输装卸不方便,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载荷试验中采用混凝土试块作为加荷装置导致的使用周期长、运输装卸不方便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水箱作为加荷装置的载荷试验系统,包括平行且相对而设的基准梁,基准梁上通过磁力座安装有百分表,所述基准梁的中心设有压入岩土中的试桩,所述试桩的顶端面上设有承压板,承压板上设有千斤顶和位移传感器,所述试桩上方设有通过支墩架设于试桩上的轨道钢梁:
所述轨道钢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由若干个限位杆互相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架,每一个格子的底部和四周均安装有可拆卸的挡板,且任意相邻的挡板之间设有密封橡胶,所述每一个格子底部的挡板和四周的挡板密封连接形成的腔体内盛有水。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内至少有一层网格,一层网格内至少有一个可盛水的敞口式密封腔体,且网格上相邻的挡板之间通过钢丝绳或卡扣固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内置有水袋,所述水袋的袋壁与四周的挡板紧贴接触,水袋敞口端的袋壁向外翻边覆盖在四周挡板的边沿,且通过夹子将水袋翻边部分固定夹持在四周挡板的边沿。
优选地,所述网格内置有水袋,所述水袋的袋壁与四周的挡板紧贴接触,水袋敞口端的袋壁通过挂钩挂在四周挡板的边沿或者通过钢丝绳或钢条紧箍在四周挡板的板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内的水箱总数量为2~10个,相邻的水箱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通,每一个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泄水口,泄水口盖合有可拆卸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于水箱顶面并通过可拆卸进水管连接水泵,且可拆卸进水管上和泄水口端均安装着流量自动控制装置,所述泄水口开设在靠近水箱底面的侧壁,同层相邻的水箱的相对的侧壁上的泄水口作为连接水管的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由箱体和内胆组成,所述内胆连接于箱体的内腔,进水口和泄水口开设于内胆上,进水口上的进水管和泄水口上的泄水管均穿过箱体的侧壁伸至箱体外,所述箱体四周的侧壁之间、侧壁与顶盖之间、侧壁与底板之间均通过铰链连接或销轴连接,且所述箱体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可沿相邻侧壁连接处、侧壁与顶盖连接处、侧壁与底板连接处折叠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4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