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孔路沿石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6132.9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莫佳利;袁磊明;庞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扬 |
主分类号: | E01C19/52 | 分类号: | E01C1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253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沿石 双排孔 道路施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 路面积水 排水通道 排水性能 平行设置 花池 渗水 路边 水资源 节约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排孔路沿石,双排孔路沿石内平行设置有上下两贯穿所述本体的排水通道,路沿石排水性能好,并且同时兼具向路边花池渗水的功能,合理利用路面积水,变废为宝,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耗材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双排孔路沿石。
背景技术
路沿石是路面边缘的界石,也称道牙石、路边石、路牙石,在路面作为上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保证路面边缘整齐、保护路基的作用。通常为采用用石料切削或者混凝土浇注而成条块状结构,比较笨重,其铺设施工主要靠人工进行,费工费时,效率低下。
传统的路沿石通常为实心结构,没有排水通道,不具备排水功能,雨水天气或者洒水车洒水后,传统的路沿石会阻挡积水外流或渗透,容易在路面上形成积水,对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并且车辆经过时,容易将积水飞溅,容易将积水溅到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上,造成不良的交通出行体验。公布号为CN 107700311 A的发明专利2018年2月16日公布了一种透水型路沿石,其集水槽位于路沿石的底部,且为敞口结构,一方面过水量有限,另一方面其路沿石铺设时,底部泥土容易对其集水槽造成填充堵塞,排水及透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性能好,同时兼具渗水性能且方便施工铺设的双排孔路沿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排孔路沿石,包括路沿石本体,所述本体内平行设置有上下两贯穿所述本体的排水通道,两排水通道间布设有竖向连接通道,所述本体一侧布设有与两排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孔,其中下侧的排水通道底部布设有贯通至路沿石底面和背侧面的渗水通道,所述进水孔和渗水通道内均设置有碎石透水挡体。
所述上下两排水通道的进水孔间对应设置有连通凹槽,连通凹槽内设置有碎石透水挡体。
所述排水通道一端为凸出所述本体的锥台环形结构,另一端为与锥台环形结构相对应配合的内凹喇叭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通过设置上下两个排水通道,有利于提高积水排放的适应性,当积水较少,水位较低时,通过下方排水通道进行排水,积水较多,水位较高时,两排水通道一同排水,提高排水量和排水效率,并且两排水通道均在路沿石本体内,不会因为施工或泥土填充而造成堵塞,排水通畅,同时,通过设置贯通至路沿石底面和背侧面的渗水通道,可有效使通道内的水渗透到地面土壤和路边花池中,对路边花草树木进行补给供水,使路面积水得到合理的转化利用,节约水资源。
上下两排水通道的进水孔间对应设置连通凹槽,有利于提高路沿石对路面高度的适应性,避免因路面过高而造成下部进水孔堵塞,而积水水位又未到达上部进水孔的情况下,无法排水的情况。
排水通道两端通过凸出的锥台环形结构和内凹的喇叭口结构相对应配合,一方面有利于相邻两路沿石间的对接铺装,使铺装的路沿石整齐,并且相互连接,提高其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排水通道的对接,排水顺畅,进水孔内的碎石透水挡体,一方面利用透水排水,另一方面对树叶等杂物进行阻挡,避免对排水通道造成堵塞,保障排水的通畅性,管道布局合理,路沿石结构性能好,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排水性能好,并且同时兼具向路边花池渗水的功能,合理利用路面积水,变废为宝,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扬,未经阮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6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施工用侧模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块材用搬运及安装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