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1267.X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6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陈恒;李森;田怀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H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组 反接保护电路 充电 防反接保护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输出端连接 反接 本实用新型 短路事故 反接保护 故障排除 声光告警 提醒用户 输入端 锂电池 智能 安全 保证 | ||
1.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和反接保护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组的输入端;
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变压器T1、整流桥BR1、电容C1、电容C2、稳压芯片LM7805、电容C3、电容C4,保险丝F1一端连接交流输入L端,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初级绕组一端,变压器T1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交流输入N端,变压器T1次级绕组一端连接整流桥BR1的第1脚,变压器T1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R1的第3脚,整流桥BR1的第2脚连接电容C1、电容C2的一端,整流桥BR1的第4脚连接电容C1、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稳压芯片LM7805的Vin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稳压芯片LM7805的GND端,稳压芯片LM7805的Vout端连接电容C3、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LM7805的GND端;
所述的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绿色发光二极管D1、红色发光二极管D2、有源蜂鸣器LS1,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4、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GND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有源蜂鸣器LS1的正极端,有源蜂鸣器LS1的负极端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端,绿色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端,红色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端,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组的负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三极管Q2、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源蜂鸣器LS1的供电电压为3.3V,锂电池组的供电电压为4.8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型号为S9012,三极管Q1的型号为BC547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充电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的参数分别为2200uF、0.1F、100uF、0.1F,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的参数分别为10Ω、1kΩ、470Ω、10kΩ、470Ω、200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12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宽范围输出充电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