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2938.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0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孟杰;钱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药 煎煮 过程 中先煎后下 润药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包括桶本体,所述桶本体包括至少三个独立的隔间,每个隔间均设置有盖子。三个独立的隔间可作为群药隔间、先煎隔间和后下隔间,将群药放入群药隔间中;先煎的中药,如附子放入先煎隔间的隔间中;后下的中药,如薄荷放入后下隔间中,然后向每个格子加入水进行润药。煎药时,先打开先煎隔间的盖子将其中的药倒入煎药设备进行煎药,先煎完成后,再打开群药隔间的盖子将其中的药倒入煎药设备进行煎药,最后再下后下隔间中的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将先前后下的药分开,使用方便,利于保证煎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煎煮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
背景技术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把煎药的方法作为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加以重视。先煎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以下简称“两书”)中先煎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对必须久煎才能将药力煎出的药物或方中主药,药量独重的药物都需先煎;②药物通过先煎多煮可使其作用缓和持久;⑧通过先煎以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如麻黄汤中的麻黄先煎去沫,可消除麻黄服后使人心烦的副作用。
后入药,在“两书”中后入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①有的药药力容易煎出或溶解,多煮反会影响疗效;②后入少煎可使某些药物的作用增强,加快。
现有的润药桶,中药混在一起,先煎后下无法区分,导致煎药过程不规范,且对于部分药无法通过煎煮除去或减少药物副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将先煎后下的中药分开进行润药,使用方便,保证煎药规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包括桶本体,所述桶本体包括至少三个独立的隔间,每个隔间均设置有盖子。
进一步的,桶本体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桶本体上设有桶把。
进一步的,所述盖子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隔间一字型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将先煎后下的药分开,使用方便,保证煎药规范。
附图说明
图1是盖子关闭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盖子打开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本体、2-群药隔间、3-先煎隔间、4-后下隔间、5-盖子、6-把手、7-桶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中药煎煮过程中先煎后下的润药桶,包括桶本体1,桶本体的形状不限,可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桶本体1上设有桶把7。
所述桶本体1包括至少三个独立的隔间,多个隔间一字型排列。每个隔间均设置有盖子5,盖子上设有把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2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