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呼吸树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3008.2 | 申请日: | 201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4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松;陈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伯立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环 透气管 土壤层 树池 本实用新型 树木 环境装饰 土壤板结 外界空气 含氧量 呼吸 土壤 穿出 穿入 填充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呼吸树池,涉及环境装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位于树木四周的挡环、填充在所述挡环内侧的土壤层以及固定连接所述挡环上的多个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贯穿所诉挡环,且所述透气管的一端穿入所述土壤层中,另一端穿出所述土壤层与外界空气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加大了土壤的含氧量,防止土壤板结,使树池中的土壤更加有利于树木的成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装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呼吸树池。
背景技术
树池是用于种植树木的人工构筑物,是城市道路及广场中树木生长的必要空间,其主要作用为防止树周围的泥土被带入周围的环境。
现有的树池中的土壤在长期使用后由于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溶在水中的无机盐后会使土壤硬化,根系吸收水分及溶在水中的无机盐主要靠主动吸收作用,而这个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土壤板结时,由于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受限,从而导致根部对于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受阻,从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呼吸树池,通过在堆砌树池的基础中,加入透气管,链接树池的内部土壤和外部环境,有效加大了土壤的含氧量,防止土壤板结,使树池中的土壤更加有利于树木的成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呼吸树池,包括位于树木四周的挡环、填充在所述挡环内侧的土壤层以及固定连接所述挡环上的多个透气管;
所述透气管贯穿所诉挡环,且所述透气管的一端穿入所述土壤层中,另一端穿出所述土壤层与外界空气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环和土壤层上穿设透气管之后,用透气管链接土壤层的内部与外界空气,让外界空气可以沿着透气管进入土壤层中,增加土壤层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让土壤层中有足够的氧气供树木吸收。而且将透气管固定连接在挡环上,相比将透气管直接插接在土壤层上,让透气管能够更牢固的插入土壤层中。通过用透气管链接树池的内部土壤和外部环境,有效加大了土壤的含氧量,使树池中的土壤更加有利于树木的成长,而且土壤中空气的含量增大,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壤出现结块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未穿入所述土壤层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所述透气管管口大小的增大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管一端的直径与透气管的管口直径相同,且与透气管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大管背离透气管的一端的直径大于透气管的管口直径。在外界的空气经由透气管进入土壤层中时,空气先经过增大管,而且增大管背离透气管的一端直径大于透气管的管口直径,从而让外界的空气能够更容易进入透气管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倾斜布置,且所述透气管插入所述土壤层一端的布置高度低于所述透气管穿出所述挡环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层中水分较多时,水分与透气管接触后,由于透气管倾斜布置,使土壤中的水分不会沿着透气管流到外界,让进入土壤层中的水分不易出现流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环的外侧还设置有将所述挡环外圈围住的围墙,所述围墙的布置高度与所述挡环的布置高度相同,且在所述围墙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透气管未插入所述土壤层一端的空腔,所述围墙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空气可以经由进气口进入空腔中,与空腔中的增大管接触,从而使空气进入土壤层中。其中,通过设置围墙,将透气管和增大管隐藏,让行人不易见到透气管和增大管,让树池更为美观,整体结构更为整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墙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围墙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装饰板,多个所述装饰板在所述围墙的上侧布置成一个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伯立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伯立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30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