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4687.7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文浩;倪婷;胡亚运;石文杰;杨曼;陈琰;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4 | 分类号: | E02B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前池 渐变段 进水室 引水隧洞 山体 本实用新型 压力钢管 池身 无压 地质构造 侧面连接 高陡边坡 工程布置 结构改进 山体滑坡 稳定岩体 泄洪隧洞 依次连接 工程量 上游端 下游端 支护 边坡 减小 卸荷 岩体 自然灾害 避开 开挖 松弛 暴雨 洪水 优化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包括压力前池;所述压力前池的上游端与无压引水隧洞连接,下游端与压力钢管连接,在压力前池的侧面连接有泄洪隧洞;所述压力前池包括压力前池渐变段、压力前池池身、进水室,压力前池渐变段、压力前池池身、进水室依次连接,压力前池渐变段的一端与无压引水隧洞连接,进水室的一端与压力钢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常规前池的布置优化和结构改进,将压力前池全部布置在山体深层的稳定岩体中,较好解决了在高陡的边坡上布置压力前池的难题,满足了工程布置要求;减小了高陡边坡开挖支护工程量、治理范围和处理难度,可避开山体滑坡、岩体卸荷松弛等不利地质构造或暴雨、洪水冲蚀等自然灾害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适用于常规压力前池受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枢纽布置限制的长引水式水电站,属于水电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引水式电站中,通常需要在无压引水隧洞的末端将渠底加深,无压引水隧洞的断面尺寸扩大,形成一水池,以便调整、平稳水流和布置压力管道的进水口,这一水池即为压力前池。压力前池是水电站无压引水建筑物与压力管道的连接建筑物,起到平稳水压、平衡水量、降低流速、拦阻杂物、短时间调节水量、减少水位波动的作用。因此,在满足电站负荷变化的前提下,压力前池需要有一定调节流量的容积,同时还要满足发电和检修要求,这就需在前池末端布置前室、进水室、溢流堰、排沙孔等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压力前池位置应选择在地形较平缓、山坡稳定的山脊天然地基上,尽量靠近厂房,避开滑坡和顺坡裂隙发育地段等不良地基,充分注意前池建成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建筑物及高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确保压力前池和下游厂房的安全。
已建水电工程多采用地面式或半窑洞式,将压力前池完全或部分布置在地面,尚无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的实施案例。地面式前池多布置在地形开阔、坡体稳定的平缓山脊处,在实际工程中最为常见;半窑洞式前池适用于高陡边坡,但须山坡浅层岩体坚硬、完整,边坡稳定性好。例如,云南阿都水电站采用半窑洞式压力前池,将压力前池渐变段和池身段布置在山体内、进水室布置在地面,溢流侧堰型式采用实用堰,压力前池渐变段和池身段长85m,洞室净宽16m,进水室布置平台开挖宽度约30m。上述两种压力前池的布置方式易受不利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一种是开挖山坡形成高边坡和增加开挖支护工程量,另一种是靠山布置窑洞要求山体浅层岩体坚硬完整,结构抗震不利,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该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可避免常规压力前池受不利地形地质条件或枢纽总体布置的制约,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和顺坡裂隙发育等不利地质构造,减小高陡边坡治理难度和开挖支护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布置在山体内的压力前池,包括压力前池;所述压力前池的上游端与无压引水隧洞连接,下游端与压力钢管连接,在压力前池的侧面连接有泄洪隧洞;所述压力前池包括压力前池渐变段、压力前池池身、进水室,压力前池渐变段、压力前池池身、进水室依次连接,压力前池渐变段的一端与无压引水隧洞连接,进水室的一端与压力钢管连接。
所述压力前池渐变段与压力前池池身底板折线连接,压力前池渐变段的两侧面和顶面,向与压力前池池身连接的一端逐渐扩散。
所述压力前池池身包括前池池身,在前池池身的一侧依次设有溢流侧堰和泄水槽;所述泄水槽与压力前池池身的衬砌之间,间隔布置有支撑梁。
所述进水室包括设置拦沙坎,拦沙坎的底部设有排沙孔,顶部设有拦污栅槽,在排沙孔上设有闸阀;所述拦污栅槽的顶部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一侧设有通气孔;所述进水室的内底部设有事故门槽,事故门槽设置在通气孔的一侧,与排沙孔相邻;所述排沙孔为压力前池的放空孔;所述拦沙坎与前池池身相邻;所述操作平台一侧设有钢爬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4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洞衬砌泵管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用于下游水位变幅较大的厂房尾水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