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1569.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潮;徐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真空吸盘 真空压力开关 真空破坏器 改进结构 依次串联 真空吸附 真空管 真空吸盘连接 吸盘 本实用新型 真空单向阀 真空切换阀 减少系统 气路原理 吸附效果 真空管道 逻辑阀 气路 吸附 气管 优化 | ||
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包括单向真空泵、逻辑真空吸盘及真空破坏器,单向真空泵通过真空管道与多个逻辑真空吸盘连接,真空破坏器固定在单向真空泵通过和逻辑真空吸盘之间的真空管道上;所述单向真空泵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泵、真空单向阀、第一真空压力开关、真空切换阀;所述逻辑真空吸盘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吸盘、第二真空压力开关、真空逻辑阀;本实用新型用简单的气路原理来控制吸盘的吸附,减少系统中气管的长度,优化气路的布局,吸附效果理想、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EMS输送线领域,尤其是一种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EMS输送线主要应用于车间内部或车间与车间之间输送各种设备或零部件,实现在生产线上对各工位之间被输送工件的一系列类似打磨,焊接和拼装等工艺处理,在汽车行业应用广泛。
目前,EMS输送线上的自行小车自带空压站+储气罐+真空发生器方式来满足吸盘吊具的吸附功能,然而实际使用中,因吸盘吊具耗气量大,现有的EMS自带空压站+储气罐往往受限于空间的限制,造成吸附效果不理想、不稳定,同时复杂的气路产生大量的气管,影响EMS小车整体的布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解决了吸盘吊具耗气量大、吸附效果不稳定及布局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向真空泵、逻辑真空吸盘及真空破坏器,单向真空泵通过真空管道与多个逻辑真空吸盘连接,逻辑真空吸盘通过单向真空泵能产生真空吸附力,逻辑真空吸盘用于抑制真空吸附力降低,真空破坏器固定在单向真空泵通过和逻辑真空吸盘之间的真空管道上,真空破坏器用于破坏逻辑真空吸盘内的真空吸附力;所述单向真空泵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泵、真空单向阀、第一真空压力开关、真空切换阀,真空单向阀用于避免泵油返流至真空系统内,第一真空压力开关检测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所述逻辑真空吸盘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吸盘、第二真空压力开关、真空逻辑阀,第二真空压力开关用于检测进入真空吸盘内的真空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真空逻辑阀用于抑制真空吸盘内的真空压力降低。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单向真空泵和逻辑真空吸盘之间的真空管道上设有真空过滤器,真空过滤器用于过滤逻辑真空吸盘吸入的污染物。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真空破坏器包括依次串接的真空破坏阀、破坏流量节流阀,真空破坏阀用于破坏进入真空吸盘内的真空压力,破坏流量节流阀用于控制进入真空破坏阀内的真空流量;此结构保证了逻辑真空吸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真空过多地流失,对真空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泵及相关的真空元器件实现吸盘吊具的吸附功能,减少自行小车车组的数量,降低输送线的建造和使用成本,解决现有的移动空压站+储气罐的吸附方式存在的耗气量大、吸附效果不理想、不稳定的现象,用简单的气路原理来控制吸盘的吸附,减少系统中气管的长度,优化气路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EMS真空吸附应用在自行小车上的主视图。
图3是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EMS真空吸附改进结构,包括单向真空泵、逻辑真空吸盘及真空破坏器,单向真空泵通过真空管道与多个逻辑真空吸盘连接,逻辑真空吸盘通过单向真空泵能产生真空吸附力,逻辑真空吸盘用于抑制真空吸附力降低,真空破坏器固定在单向真空泵通过和逻辑真空吸盘之间的真空管道上,真空破坏器用于破坏逻辑真空吸盘内的真空吸附力;
如图1所示,所述单向真空泵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泵1、真空单向阀2、第一真空压力开关3、真空切换阀4,真空单向阀用于避免泵油返流至真空系统内,第一真空压力开关检测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1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