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驱采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9651.2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柏明星;贺凯;高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16;E21B4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分离泵 油气混合 油水分离 海上油气田 采油装置 地面井口 气体出口 入口连接 电潜泵 油管 二氧化碳 本实用新型 液体出口 水出口 下水管 油出口 注入层 阀门 返排 连通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驱采油装置。包括油管(2),油管(2)一端与气液分离泵(9)连接,气液分离泵(9)的气体出口(91)通过管路与油气混合泵(5)的入口连接,油气混合泵(5)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地面井口(17)连接;气液分离泵(9)的液体出口(92)通过管路与油水分离泵(8)的入口连接,油水分离泵(8)的水出口连接下水管(12)用来将分离出来的水返排注入层,油水分离泵(8)的油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油气混合泵(5)和电潜泵(4)连通,电潜泵(4)通过管路与地面井口(17)连接;气液分离泵(9)的气体出口气(91)和油气混合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16)。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设备,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驱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特点,在采油工艺技术发展和应用上,往往要比陆上油田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海上油田投资少的十几亿,多则上百亿;打一口油井少的两三千万,多则上亿。这意味着油井的责任非常大,它要完成的经济任务很重,不允许随便在油井做很多试验,不允许作业中出现失误和大的事故,更不允许把它报废。另外,海上平台的空间有限,许多在陆地可以应用的技术(像大型压裂)在海上却变得非常奢侈。海上作业费比较高,而且往往是“辅助费用”比“某项技术实施本身的费用”还要高,因为海上需要动用飞机和拖轮等运力资源为海上作业提供支持。这是海上油田面临的实际情况,是采油工艺技术发展和应用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对于常规海上采油一般使用人工举升方式,而对于海上采气一般使用排水采气法。而对于一个油田,即存在油储量,又存在气储量,往往在开采过程中不能同时兼顾而舍弃某一面,这是不利于经济有效的开发油气藏。
应用二氧化碳驱油对于海上油气田可以提高较大采收率,但是其开发的局限性有如下几点:
(1)针对前期生产“油富气贫”的海上油井,该油田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会导致泵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气锁”,不利于生产作业;
(2)针对中期“油、气均衡”的海上油田,方案设计人员往往在开采过程中,将二者分别开采,采出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空气中,不仅降低了开发效率,而且污染环境。
(3)针对后期生产“油贫气富”的海上油井,二氧化碳量远超产出的油量,往往将该类井废弃掉,而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驱采油装置。该装置打破常规海上油气田开采二氧化碳驱油井的局限性,针对油井在不同开采时期(前、中、后期),本实用新型均给出对应的开采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驱采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油管,所述油管一端置于油层中,另一端与气液分离泵连接,气液分离泵的气体出口通过管路与油气混合泵的入口连接,油气混合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地面井口连接;气液分离泵的液体出口通过管路与油水分离泵的入口连接,油水分离泵的水出口连接下水管用来将分离出来的水返排注入层,油水分离泵的油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油气混合泵和电潜泵连通,电潜泵通过管路与地面井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泵的气体出口和油气混合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油气混合泵和油水分离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阀门用以单独控制油水分离泵和油气混合泵之间的物料流通,油水分离泵和电潜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三阀门用以单独控制油水分离泵和电潜泵之间的物料流通,油气混合泵和地面井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四阀门用以单独控制油气混合泵和地面井口之间的物料流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储气计量泵,所述气液分离泵设置在气液分离泵的气体出口和油气混合泵之间的管路上,第一阀门设置在储气计量泵和油气混合泵之间的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9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