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防水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1190.1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魏征;李晓亮;滕瑞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墙 复合防水层 防水层 底板防水层 搭接部位 隧道 防水层结构 防水结构 补强 搭接 抗浮 墙趾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底板垫层 岩土基础 防水可靠性 贴合 弯折 渗漏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防水层结构,所述隧道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防水层结构包括:底板防水层、侧墙防水层、复合防水层和补强防水结构;底板防水层位于底板垫层远离隧道的岩土基础的一侧,其中底板防水层设置有与侧墙防水层搭接的底板搭接部位;侧墙防水层位于侧墙靠近隧道的岩土基础的一侧;复合防水层为底板搭接部位与侧墙防水层搭接的区域,复合防水层弯折贴合于抗浮墙趾;补强防水结构位于复合防水层远离抗浮墙趾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搭接形成的复合防水层上设置补强防水结构,可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防水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施工越来越多。这些工程项目中的隧道防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因为隧道防水效果将直接关系到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
目前防水涂料在明挖隧道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减少了传统防水卷材搭接缝过多导致的开裂隐患、避免了粘结效果欠佳导致的窜水及施工周期长等缺陷。
然而,由于明挖隧道的底板与侧墙先后搭接在一起,因而,连接形成的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防水层结构,以便解决隧道底板与侧墙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防水层结构,所述隧道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所述防水层结构包括:底板防水层、侧墙防水层、复合防水层和补强防水结构;
所述底板防水层位于所述底板垫层远离所述隧道的岩土基础的一侧,其中所述底板防水层设置有与所述侧墙防水层搭接的底板搭接部位;
所述侧墙防水层位于所述侧墙靠近所述隧道的岩土基础的一侧;
所述复合防水层为所述底板搭接部位与所述侧墙防水层搭接的区域,所述复合防水层弯折贴合于所述抗浮墙趾;
所述补强防水结构位于所述复合防水层远离所述抗浮墙趾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底板防水层包括HDPE膜和防水涂料;
所述HDPE膜敷设在所述底板垫层远离所述隧道的岩土基础的一侧;
所述防水涂料喷涂于所述HDPE膜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补强防水结构包括金属压条、防水加强层和最终防水层;
所述金属压条设置在所述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所述金属压条固定在所述抗浮墙趾上;
所述防水加强层位于所述接头部位远离所述抗浮墙趾的一侧;
所述最终防水层位于所述防水加强层远离所述抗浮墙趾的一侧,所述最终防水层沿所述抗浮墙趾的宽度区域分布。
可选的,所述防水涂料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可选的,所述底板搭接部位为翻卷弯曲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底板搭接部位的长度至少为400mm。
可选的,所述最终防水层的补强防水宽度至少为450mm,其中,所述补强防水宽度为所述底板搭接部位的弯折处与所述防水加强层靠近所述侧墙端之间的距离。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层结构,通过在底板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搭接形成的复合防水层上设置补强防水结构,可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1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