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管材的内外圆修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9666.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3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彬;何丽君;李骁;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瑞森(固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065500 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磨 内圆 修磨装置 内外圆 管材 管件 划伤 外圆 管材内外表面 砂轮 本实用新型 工业摄像头 表面平滑 高速电机 连接机构 一次装夹 影响成品 内表面 小扇面 生锈 点状 深沟 制作 加工 驱动 保证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管材的内外圆修磨装置;所述装置是将内圆修磨和外圆修磨组合在一台设备上,可在一次装夹下,对管材内外表面分别进行修磨。其中的外圆修磨部分能够对表面生锈或有划伤的管件进行修磨,使管件在制作成为成品的过程中不影响成品的制作效率与成品的外观质量;其中的内圆修磨部分能够通过工业摄像头随时发现不同位置内表面的划伤或缺陷;通过置于内圆修磨主轴内的连接机构及线路,可使砂轮在高速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实现表面高速修磨,保证修磨质量;实现周向小扇面修磨,有效避免了点状修磨造成的深沟、局部过修磨等问题,使修磨表面平滑、连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管材的内外圆 修磨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输送管道 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但管材在长期储存后易生锈、或者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 钢管之间彼此碰撞会产生划伤,就会给下一步的制造加工成品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也会给成品的外观质量造成一定的缺陷,最终影响成品的制作效率。例如, 使用压力20-70MPa的高压气瓶用铝合金内胆,在制造时使用了旋压或挤压工艺。 由于此类产品长期在高压环境下使用,且需反复重复充放气,因而对铝合金内 胆的疲劳性能要求极高,不允许内表面存在深度大于0.05mm的任何形式划伤; 更绝不允许有微裂纹存在。但在加工过程中,极其细小的铝材堆积在成型模具 上就容易造成内表面或外表面的贯通式划伤,必须及时处理,这就需要使用专 用修磨设备对铝合金管材内外表面进行修磨处理。目前没有专用的内外圆修磨 设备,传统的磨床无法同时进行内外圆的同时修磨处理,且需要多次装夹,导 致修磨工艺时间长;同时内外圆修磨装置修磨效率低,且还容易造成二次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管材的内外圆修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可以对内外表面生锈或有划伤的管件进行修磨,使管件 在制作成为成品的过程中不影响成品的制作效率与成品的外观质量。同时也可 以对管材的内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满足特殊产品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管材的内外圆修磨装置,所述内外圆修磨装置包括机架,和 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的主轴机构、第一对心支撑机构、外圆修磨机构、第二 对心支撑机构和内圆修磨机构;
所述主轴机构包括主轴电机、主轴体和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主 轴体靠近第一对心支撑机构一端,用于夹紧管材;所述主轴电机与主轴体相连, 用于带动主轴体上的夹紧机构的旋转,进而带动管材的旋转;
所述第一对心支撑机构和第二对心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管材,并保证管材中 心与主轴体中心重合;
所述外圆修磨机构用于实现管材外表面的修磨处理;所述内圆修磨机构用 于实现管材内表面的修磨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圆修磨机构包括侧床身、齿轮齿条机构、轴向进 给电机、横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电机和外圆修磨单元;
所述侧床身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在轴向进给电机驱动下沿机床轴向移动,通 过横向进给机构在横向进给电机控制下沿机床横向移动;
所述外圆修磨单元设置在侧床身一侧,用于对管材外表面的连续修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圆修磨单元包括砂带安装机构、外圆修磨电机和 粉尘收集槽;所述外圆修磨电机带动所述砂带安装机构转动;所述粉尘收集槽 设置在砂带安装机构下方,用于收集修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砂带安装机构包括砂带、上轮、下轮、弹簧机构、 压紧装置和连接杆,所述上轮通过弹簧机构及压紧装置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 连接,所述外圆修磨电机连接并驱动下轮转动,所述下轮通过砂带连接上轮并 带动上轮转动,所述连接杆与机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瑞森(固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昊瑞森(固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9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