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5087.0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9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起;王建军;黄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8 | 分类号: | F23J15/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单蕴倩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管 烟气 烟囱 螺旋式 涡旋式 本实用新型 进烟通道 螺旋方向 螺旋流动 积灰 减小 旋转流动 烟囱连接 烟气螺旋 烟气排除 换热器 夹角为 内螺旋 换热 内壁 筒状 流动 阻塞 排放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包括换热管和筒状的烟囱,所述换热管螺旋式的设置于烟囱内;所述烟囱连接有进烟通道,所述进烟通道的中心线与烟囱的轴线的夹角为60‑90°,使烟气在烟囱内螺旋流动经过换热管,所述烟气的螺旋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螺旋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采用螺旋式的换热管,烟气螺旋流动经过换热管,且烟气的螺旋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螺旋方向一致,烟气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换热,有效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螺旋式的换热管安装于烟囱的内壁,能减小换热器对烟气的阻力,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而且,还能减小换热管积灰,解决现有换热管积灰阻塞影响烟气排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需要经过脱硫后才能排入空气中,脱硫一般采用湿法脱硫,脱硫后的烟气温度降低,但水分含量大幅度增加,这样的烟气排入空气中后,水蒸气遇冷冷凝,形成大量的细小水滴即形成白烟,白烟较多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消除白烟的设备消除白烟、回收水资源。
目前常用的烟气脱白技术为多管式换热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原烟气经烟气冷却器后进入FGD(烟气脱硫)、除尘器和烟气升温器后由烟囱排出。热媒一般为水,水与烟气通过管壁换热。在烟气冷却器内,高温烟气(约130-200℃) 的热量传入水中,使水加热。在烟气升温器内,水的热量传入烟气中,使烟气温度升温至85℃以上。烟气温度越高,其中的水蒸气越难冷凝,烟气扩散速度越高,烟囱出口的浓浓白雾也就越不明显,以此达到烟气脱白的效果。
现有的换热器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烟气再热器采用的换热器的多根密集排列的换热管横跨烟囱,该种换热器具有烟气接触换热时间短,烟气阻力大等缺点。烟气流速一般为10-20m/s,导致烟气通过换热管间隙的时间仅为1秒左右。这么短的换热时间严重影响了烟气与水通过管壁传热的效果。此外,该种密集排列的管还非常容易结垢积灰,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具有提高换热效果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包括换热管和筒状的烟囱,换热管螺旋式的设置于烟囱内;
烟囱连接有进烟通道,进烟通道的中心线与烟囱的轴线的夹角为60-90°,使烟气在烟囱内螺旋流动经过换热管,烟气的螺旋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螺旋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进烟通道的轴向安装方向是烟囱外壁的切线方向。
进一步的,换热管的一端为热介质入口,另一端为冷介质出口,进烟通道位于换热管的热介质入口一端。
进一步的,换热管通过焊接固定在烟囱的内壁。
进一步的,换热管的两端均穿出烟囱,且换热管穿出烟囱处通过法兰与烟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换热管的相邻两螺环之间的距离为80-150mm。
进一步的,烟囱包括主段和安装段,主段和安装段通过锥柱体连接,安装段的直径小于主段的直径;
换热管设置于安装段,进烟通道位于主段。
进一步的,安装段的远离主段的一端是烟囱的出口,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烟囱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烟气消白装置采用螺旋式的换热管,烟气螺旋流动经过换热管,且烟气的螺旋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螺旋方向一致,烟气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换热,有效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螺旋式的换热管安装于烟囱的内壁,能减小换热器对烟气的阻力,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而且,还能减小换热管积灰,解决现有换热管积灰阻塞影响烟气排除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5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