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及溢流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6534.8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2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立;张浩;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E03F1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廖元宝 |
地址: | 410213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袋 溢流井 移动小车 盖板 污泥消化 本实用新型 观察井 泄气 充气组件 井体 密封效果好 开启位置 充气 密封 收缩 膨胀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密封袋、第一充气组件和泄气组件,移动小车安装于盖板一侧并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密封袋安装于移动小车上,第一充气组件与密封袋相连,用于在移动小车位于关闭位置时,对密封袋进行充气使其膨胀以对盖板上的观察井进行密封;泄气组件与密封袋相连,用于在移动小车位于关闭位置,对密封袋进行泄气使其收缩以打开观察井。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污泥消化溢流井,包括井体,井体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观察井,盖板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及溢流井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密封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及溢流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剩余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烂发臭、含水率高,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泥中含有大量水分,导致污泥体积大,易流变,导致运输成本高、处理设备容量大、处理处置经济性差等问题。为提高污泥中可利用物质的浓度、便于运输及后续处置(如堆肥、焚烧等),需有效降低污泥中含水率。
目前污泥集中处置工程采用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脱水+干化的污泥处理工艺,其中污泥消化是污泥项目能量产生的主要单体,该单体包含进泥系统、污泥搅拌搅拌系统、出泥系统及沼气系统等。由于污泥消化池为细菌进行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场所,内部污泥含固率一般控制在5%~15%,由于消化池中有硫化氢、硫醇类等臭味气体产生,在消化池出泥阶段,在溢流观察井经常有少量气体夹带出,逸散到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消化池溢流井一般坐落于池顶,具有较高的防爆等级要求。为观察消化池溢流出泥情况,一般消化罐都会设有污泥出泥溢流观察井,溢流过程中消化污泥中不可避免的回夹带部分沼气,逸散到大气中,影响周围环境。在进行观察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在对污泥出泥溢流观察井上的井盖(或叫盖板)进行开启或关闭时,一般使用不锈钢链条吊装实现,可能存在爆炸安全隐患;
(2)使用传统盖板的形式,在开启后不易复原;
(3)溢流井观察和密封除臭存在矛盾的问题;
(4)传统井盖无预警能力,不便于运行人员掌握溢流井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密封性好且安全可靠的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及溢流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消化溢流井密封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密封袋、第一充气组件和泄气组件,所述移动小车安装于污泥消化溢流井的盖板一侧并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密封袋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第一充气组件与所述密封袋相连,用于在移动小车位于关闭位置时,对密封袋进行充气使其膨胀以对盖板上的观察井进行密封;所述泄气组件与所述密封袋相连,用于在移动小车位于关闭位置,对密封袋进行泄气使其收缩以打开观察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盖板的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移动小车滑动安装于所述轨道上。
所述轨道的两端设置有限位件,用于限制移动小车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移动小车为气动车,所述气动车与第二充气组件相连,用于在第二充气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启停与正反转。
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第一气源,所述第一气源经过管道与所述密封袋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开关件。
所述泄气组件包括泄气管,所述泄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袋相连,泄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开关件。
所述密封袋为阻燃材质的密封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6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