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拨叉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3075.0 | 申请日: | 201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9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志;郑宗斌;陈守胜;詹贤平;王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威德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叶小勤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机构 支座轴承 连接轴 抵触 拔叉 衬套 挡圈 拨叉总成 密封圈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减震效果 截面圆弧 汽车配件 同心设置 支撑轴承 总成本 拨叉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拨叉总成,旨在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强度高以及实用性强的拨叉总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拔叉本体上贯穿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支座轴承,拔叉本体和支座轴承之间设有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支座轴承两侧且套于连接轴外的衬套、设置于衬套和支撑轴承之间的密封圈以及设置于衬套上且与拔叉本体抵触面上的若干抵触挡圈,抵触挡圈截面圆弧状,且各抵触挡圈呈同心设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拨叉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拨叉总成,它包括拔叉本体。传统的拨叉总成的减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拨叉总成中连接轴和支座轴承之间发生松动,导致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使用;以及如何提高拨叉本体的结构强度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强度高以及实用性强的拨叉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拨叉总成,包括拔叉本体,所述拔叉本体上贯穿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支座轴承,拔叉本体和支座轴承之间设有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支座轴承两侧且套于连接轴外的衬套、设置于衬套和支座轴承之间的密封圈以及设置于衬套上且与拔叉本体抵触面上的若干抵触挡圈,抵触挡圈截面圆弧状,且各抵触挡圈呈同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叉本体上贯穿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支座轴承,为了提高减震效果,通过在拔叉本体和支座轴承之间设有减震机构,并且将该减震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支座轴承两侧且套于连接轴外的衬套、设置于衬套和支座轴承之间的密封圈以及设置于衬套上且与拔叉本体抵触面上的若干抵触挡圈,通过设置抵触挡圈,以及将抵触挡圈截面圆弧状,使得抵触挡圈形成良好弹性支撑效果,并且将各抵触挡圈呈同心设置,则确保了受力的均匀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套内设有减震孔,该减震孔包括呈圆弧状的第一减震壁、与第一减震壁相对设置且呈圆弧状的第二减震壁以及设置于第一减震壁和第二减震壁之间且均呈圆弧状的第三减震壁和第四减震壁,第一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二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第三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四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衬套内设有减震孔,为了提高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将该减震孔设置为包括呈圆弧状的第一减震壁、与第一减震壁相对设置且呈圆弧状的第二减震壁以及设置于第一减震壁和第二减震壁之间且均呈圆弧状的第三减震壁和第四减震壁,将第一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二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对设置,以及将第三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四减震壁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对设置,一方面,减震孔的设置配合抵触挡圈,则使衬套具备良好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圆弧状结构便于形成弧状弹性支撑效果,并且配合抵触挡圈,则会形成双向弹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拔叉本体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上均设有若干加强筋,且各加强筋沿第一臂或第二臂的路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叉本体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上均设有若干加强筋,且各加强筋沿第一臂或第二臂的路径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则提高了良好的结构强度,以及保证了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上覆盖面积,进而确保了良好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拨叉总成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拔叉本体,10-第一臂,11-第二臂,12-加强筋,2- 连接轴,3-支座轴承,40-衬套,400-减震孔,401-第一减震壁,402-第二减震壁,403-第三减震壁,404-第四减震壁,41-密封圈,42-抵触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威德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威德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3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动式拨叉合件
- 下一篇: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