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间零切迹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0897.7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昌耘冰;范明;严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耕冰;闻泰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融合器 锁定 螺纹孔 防退 切迹 安装孔 固定体 椎体 本实用新型 钉帽 微动 挡住 术后并发症 融合 对称 刺激 生长 退出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零切迹融合器,所述椎间零切迹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体,锁定螺钉、以及防退螺钉;所述固定体上设置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孔遮挡住两侧所述安装孔的一部分;所述锁定螺钉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处,所述锁定螺钉可微动;所述防退螺钉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处,所述防退螺钉的钉帽遮挡住两侧所述锁定螺钉的钉帽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零切迹融合器设计的防退螺钉可以使不会退出限定的位置,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因锁定螺钉与固定体配合为不完全锁定,融合的上下椎体与融合器本体具有相对微动功能,这样可以让融合器本体上的齿刺激椎体,促进椎体生长,从而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零切迹融合器。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颈椎的融合技术得到推广和发展。脊柱融合术现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脊柱疾病,包括脊柱先天性疾病、畸形、退行性疾病、良性和恶性肿瘤及脊柱骨折等,是目前脊柱外科最常用的外科技术之一。颈椎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式。
现有的用于颈椎手术的椎间融合装置可以只有一个融合器本体或者由融合器本体和钢板组成,融合器本体外形呈与颈椎椎间盘的解剖形态相同的厚板状,融合器中部设有贯通的融合腔,使用螺钉直接将融合器本体固定在椎板上或者将钢板经螺钉固定在与融合器相邻的上下两块椎体上,将融合器定位。但上述现有的融合装置中螺钉固定在椎板中,不能微动,融合器融合效果欠佳。同时上述椎间融合装置的钢板若固定在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由于钢板的切迹容易对食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和影响,术后有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尤其是多节段固定影响更为明显。对固定螺钉没有防退设计,螺钉若是退出到椎体前缘外,也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零切迹融合器,以解决现有的椎间融合器融合效果欠佳以及由于钢板的切迹以及锁定螺钉后退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零切迹融合器,所述椎间零切迹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体,锁定螺钉、以及防退螺钉;所述融合器本体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中间具有通孔;所述固定体上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孔遮挡住两侧所述安装孔的一部分;所述锁定螺钉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处,所述锁定螺钉可微动;所述防退螺钉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处,所述防退螺钉的钉帽遮挡住两侧所述锁定螺钉的钉帽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固定体的顶部和底部沿一对角线对称设有凸起。
可选的,所述融合器本体对称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体两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L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融合器本体上的凹槽相连。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两端中靠近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的一端为开口。
可选的,所述锁定螺钉成角度置入所述安装孔,所述锁定螺钉的头尾端成角范围为27°~44°,所述锁定螺钉的内外侧成角范围为:15°~29°。
可选的,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有显影标记物。
可选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为多个且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耕冰;闻泰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昌耕冰;闻泰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0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