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冷锥底强力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9901.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9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温祥;张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麦科精密切削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6 | 分类号: | B23B5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1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 钻尖 后角 本实用新型 排屑槽 内冷 刃口 强力钻头 切削 两刃 钻头后刀面 耐磨性 曲面过渡 一体成型 螺旋角 小平面 柄部 横刃 减小 刃瓣 周刃 钻体 加工 机床 | ||
一种内冷锥底强力钻头,包括柄部、钻体和钻尖,三者从后至前一体成型;设有两个刃瓣,两刃瓣之间设有排屑槽;钻尖上形成有两端刃,两刃瓣上形成有周刃;钻尖的刃口与排屑槽的连接处设有平面,平面以其长度方向对应钻尖前端面的外缘;排屑槽与钻尖的横刃通过曲面过渡;钻头的螺旋角角度为25~35°,且钻头为双后角设计。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冷设计,能显著排除钻头在加工时所产生的切削热量,从而提高钻头切削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后角设计,且第二后角大于第一后角,钻头后刀面与孔底间隙较大,使钻头在加工中机床负载显著减小。本实用新型刃口采用小平面设计,能显著改善刃口抗崩性和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的刀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矿用工具中钻孔的内冷锥底强力钻头,该强力钻头属于麻花钻的一种。
背景技术
矿山机械厂家为了在矿用工具(如牙轮或钎头)上镶嵌合金齿,需要先在矿用工具上钻孔,再通过专用机床和夹具将合金齿镶嵌(压制)在孔中。通常在钻孔时根据孔底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底孔和锥底孔,但是此项钻孔工序难度极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被加工材料硬度高。牙轮和钎头的材料通常采用高硬度碳钢或合金钢,硬度范围达到HRC40-48,加工时机床负载较大容易损伤机床;
二、钻孔时钻头刃口不易散热,导致刃口磨损快、刀具寿命差;
三、孔的尺寸要求高。合金齿与牙轮或钎头的本体为过盈配合,所以孔壁光洁度Ra不得超过1.6,孔径公差不得超过0.02mm,孔口至孔底不得出现正锥,加工难度极大,一般钻头钻孔后均难以达到以上要求,只能采用先钻后铰的加工工序,既提高了成本又降低了加工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冷锥底强力钻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冷锥底强力钻头,包括柄部、钻体和钻尖,所述钻尖位于所述钻体的前端,所述柄部位于钻体的后端,三者一体成型;所述钻尖及所述钻体上沿钻头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刃瓣,并且两所述刃瓣呈螺旋状沿所述钻头的周圈设置,且两刃瓣之间开设有排屑槽;所述钻尖上形成有两端刃,两所述刃瓣上均形成有周刃,所述端刃与所述周刃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钻尖的刃口与所述排屑槽的连接处设有一平面,所述平面具有一长度,并以其长度方向对应所述钻尖前端面的外缘设置;
所述排屑槽与所述钻尖的横刃通过一曲面过渡;
所述钻头的螺旋角角度为25~35°;所述钻头为双后角设计,用以增大所述钻头的后刀面与被加工孔的孔底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钻尖的刃口具体包括横刃、端刃以及端刃和周刃的圆弧过渡部分。
2.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平面的设计,可使钻头的刃口平直,增加刃口的抗崩性。
3.上述方案中,“所述排屑槽与所述钻尖的横刃通过一曲面过渡”,借此设计,以减小线性的应力集中,增加内刃处的耐磨性,提高内刃处的抗崩性能。
4.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双后角的设计,且第二后角大于第一后角,进而可在钻削过程中降低钻削负载,从而改善钻削过程中的机床载荷。
5.上述方案中,所述端刃与所述周刃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以增加钻尖的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麦科精密切削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麦科精密切削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9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冷平底强力钻头
- 下一篇:电动工具的导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螺栓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