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3278.0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4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成龙;魏湛力;钟永新;冯传宝;甄宗标;石军;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陶海燕;钱成岑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井孔 下沉 水循环系统 环形水沟 回收池 水循环 补水 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 水资源利用 沉淀泥沙 传统水泵 大型沉井 二级沉淀 供水能力 供水设备 施工用水 循环系统 依次连接 有机组合 布设 吸泥机 再利用 中转池 泥浆 蓄水池 外周 抽水 地势 能耗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由高到低并依次连接的弃土场、二级沉淀池、泥浆中转池、水循环回收池和沉井井孔,在水循环回收池和沉井井孔之间还连接有沉井环形水沟,沉井环形水沟围绕沉井井孔外周布设,弃土场还通过吸泥机与沉井井孔相连构成一个循环系统。该系统由弃土场到沉井井孔采用由高至低的原则,完全利用地势优势将施工用水进行回流再利用,消除因供水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电能消耗;多个蓄水池有机组合,有效沉淀泥沙,减缓供水设备的消磨损耗,克服了传统水泵主动抽水补水效率低、能耗大、补水不及时等缺点;使用该系统,可针对性地解决大型沉井下沉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浪费能源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沉井基础是桥梁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结构物。大型沉井基础吸泥下沉施工中吸泥量巨大,可达到数十万方以上。伴随吸泥的排出,需要向井孔内补给大量水,以保证沉井内外平衡。常规施工时,往往在周围水源处通过水泵抽水补给至沉井内,确保沉井水量充足。
在大型沉井吸泥下沉施工中,吸泥量巨大,所需水量更是吸泥总量的数倍。采用水泵抽水补给施工用水,能耗高,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加大成本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为大型沉井基础吸泥下沉快速高效补充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降低能耗,进一步提高下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包括由高到低并依次连接的弃土场、二级沉淀池、泥浆中转池、水循环回收池和沉井井孔,在水循环回收池和沉井井孔之间还连接有沉井环形水沟,所述沉井环形水沟围绕沉井井孔外周布设,所述弃土场还通过吸泥机与沉井井孔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系统采用由高至低的原则,连接弃土场回水端和后续各沉井蓄水池的水沟,从而保证完全利用地势优势将施工用水进行回流再利用,消除因供水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在沉井井孔外周布设沉井环形水沟,不排水施工时,水循环系统回收池与环形水沟连通组成连通器,确保环形水沟水量供给。环形水沟布置在沉井四周,使水体均匀集中分布在沉井周边,可实时为沉井各个井孔同时供水,有效缩短供水距离、线缆长度,方便操作,提高供水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所述弃土场中若干处设置有内堤坝。内堤坝在削弱泥浆对外坝冲击的同时,加速泥浆中泥砂沉淀,确保回水中含砂量大幅度降低,减缓供水设备的消磨损耗,提高供水效率,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在弃土场和二级沉淀池的连接处设置有闸门。闸门可人为控制回流水的流量和流速,使二级沉淀池中泥浆充分沉淀,然后进入泥浆中转池,中转池作为泥浆沉淀和回收水缓冲部位,进行预回收,然后流入水循环回收池,回收池标高与沉井环形水沟标高相应,及时补充环形水沟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将多个蓄水池有机组合连接,有效沉淀泥沙,减缓供水设备的消磨损耗,将传统废弃的吸泥重整利用,节能环保。采用该新型大型沉井水循环系统克服了传统水泵主动抽水补水效率低、能耗大、补水不及时等缺点。使用该系统,可针对性地解决大型沉井下沉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浪费能源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沉井吸泥下沉高效水循环系统连接示意图。
其中,1是沉井井孔,2是沉井环形水沟,3是泥浆排出管道,4是弃土场,5是闸门,6是二级沉淀池,7是泥浆中转池,8是水循环回收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3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平衡沉箱或沉井
- 下一篇:一种加装电梯基础与井道加强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