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环非等分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6151.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5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津;郭贤珊;张进;段昊;曾静;戚乐;肖筱煜;许田一;曾维雯;杨金根;张巧玲;王丽杰;盛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导流系统 中心场 极环 支路 内外环 导流 接地极导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 本实用新型 连接结构 通流能力 内环 接地极线路 电缆连接 故障设置 进线构架 连接中心 校验 引流 圆心 场区域 均衡性 通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外环非等分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布置接地极线路进线构架的中心场区域、电极极环和用于连接中心场区域和电极极环的导流系统,所述电极极环包括以中心场区域为圆心布置的电极内环和电极外环,所述导流系统包括从中心场区域引出的六条内环导流支路,以及从中心场引出的十二条外环导流支路,所述导流系统与电极极环之间通过引流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提高电极内外环导流系统的通流均衡性,从而充分利用每条导流支路的通流能力;同时校验导流系统通流能力时无需将故障设置在电极外环,简化了导流系统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技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环非等分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及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均采用中性点接地的对称布置方式,即当某一极因故障停运时,健全极能够通过直流线路及大地构成单极大地运行方式,实现半载功率运行,减小停运对两端换流站所连交流系统的影响。当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换流站与大地的连接通过接地极实现。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通常采用等分布置,即内外环导流支路均等布置,此时中心场区域设计较为简洁,且不同径向的导流通道截面一致。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容量不断提升,接地极入地电流不断增大,从电极内、外环溢流特性而言,由于电极外环溢流明显多于电极内环,那么常规接地极设计中的导流系统等分方案面临着以下问题:
1、若沿用等分方案,当入地电流增大至某临界值时,电极外环导流系统已达到通流能力上限,而电极内环导流系统通流能力较上限而言仍有很大裕量。
2、接地极导流系统通流能力校验,是以断线故障发生时健全导流通道能分担故障通道所流电流且不超过前者自身通流能力上限为依据。若沿用常规导流系统等分方案,由于电极外环通流明显高于电极内环,则故障应设置在电极外环某处以校验通流能力,进一步增大了电极内外环通流的不均衡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外环非等分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外环非等分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布置接地极线路进线构架的中心场区域、电极极环和用于连接中心场区域和电极极环的导流系统,所述电极极环包括以中心场区域为圆心布置的电极内环和电极外环,所述导流系统包括从中心场区域引出的六条内环导流支路组成的三个均等的扇形导流回路,以及从中心场引出的十二条外环导流支路组成的六个均等的扇形导流回路,所述导流系统与电极极环之间通过引流电缆连接。
上述方案中,相邻的两条所述内环导流支路之间供两条相邻的外环导流支路通过。
上述方案中,每条所述内环导流支路以及外环导流支路包括两根聚乙烯绝缘电缆。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场区域面积为15m×13m,所述电极极环材料为高硅铬铁,埋深为地下3m~4m,所述电极内环的半径为200m~300m,所述电极外环的半径为300m~400m,所述内环导流支路和外环导流支路的埋深为1.5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提高电极内外环导流系统的通流均衡性,从而充分利用每条导流支路的通流能力;同时不论断线故障发生在电极内环或电极外环,均不影响导流系统通流能力校验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内环导流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6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笼式弹簧接线端子
- 下一篇:长效防腐降阻接地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