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7200.8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6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沈炜;周强;李奕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亿民建筑结构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梁 原结构 加固结构 缀板 本实用新型 楼板 有效传递 剪力 穿过 改进 结构加固 有效解决 箍筋 锚栓 受力 植筋 焊接 传递 清晰 施工 拓展 应用 安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属于结构加固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包括新增反梁和原结构梁,新增反梁和原结构梁通过原结构楼板相连接;还包括缀板,新增反梁的反梁箍筋植筋穿过原结构楼板与缀板焊接;缀板由锚栓穿过缀板固定在原结构梁上。本实用新型使得受力清晰,施工简便快速,拓展了反梁加固的应用范围,利用缀板有效传递新增反梁与原结构传递剪力的能力,在最小程度破坏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强了新旧结构的整体性,有效解决了一般梁加固结构有效传递剪力与减少原结构破坏两者无法兼得的缺点,保证了一些反梁加固结构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梁加固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迄今为止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当时建造的工艺及水平限制,加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等多种因素影响,使用多年之后会出现混凝土开裂,结构倾斜等安全隐患。
为了使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结构需要被加固。常见的梁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等。有的时候需要把梁加高,在屋面上往往会做成反梁的形式。新做反梁实际上也是增大截面法,但是一般的增大截面法需要把梁侧面打开,存在破坏原梁的情况。
如何保证新旧混凝土结构协同工作,共同承担承载力与变形协调,是加固结构一直以来研究的重要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新、旧结构能否形成一个整体并充分地传递剪力、共同工作的关键取决于混凝土结合面。事实上与整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相比,混凝土二次结合面的抗剪强度要低得多,因此二次组合结构的承载力要低于整体浇筑混凝土结构。如何提高二次组合结构的抗剪承载力成为梁加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新增反梁在与原结构梁连接时的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受力清晰,施工简便快速,拓展了反梁加固的应用范围,利用缀板有效传递新增反梁与原结构传递剪力的能力,在最小程度破坏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强了新旧结构的整体性,有效解决了一般梁加固结构有效传递剪力与减少原结构破坏两者无法兼得的缺点,保证了一些反梁加固结构的安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包括新增反梁和原结构梁,所述的新增反梁和原结构梁通过原结构楼板相连接;还包括缀板,所述的新增反梁的反梁箍筋植筋穿过原结构楼板与缀板焊接;所述的缀板由锚栓穿过缀板固定在原结构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反梁箍筋的外围箍筋植筋穿过原结构楼板后与缀板采用双边焊焊接连接,反梁箍筋的中间箍筋植筋在原结构楼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缀板与原结构梁之间的缝隙设有灌胶填充物。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新增反梁加固结构,对反梁与原结构梁的连接进行改进加固,优点在于:
1、使得受力清晰,施工简便快速,拓展了反梁加固的应用范围。
2、利用缀板有效传递新增反梁与原结构传递剪力的能力,在最小程度破坏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强了新旧结构的整体性,有效解决了一般梁加固结构有效传递剪力与减少原结构破坏两者无法兼得的缺点,保证了一些反梁加固结构的安全。
3、其反梁箍筋与缀板采用双面焊缝焊接,能够有效的保证剪力由反梁箍筋传递给缀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亿民建筑结构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谢亿民建筑结构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7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疏排水地面浇筑模板结构
- 下一篇:梁柱节点核心区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