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浮机构及包括其的自动拧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4087.1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7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国;曾佳杰;李天赠;刘晓骅;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单元 自动拧紧装置 机构组件 平移单元 本实用新型 浮动机构 滑动导轨 目标定位 水平固定 推动气缸 有效实现 轴向压力 自动微调 自动修正 力传递 滑动 枪头 套筒 驱动 加工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浮机构及包括其的自动拧紧装置,所述全浮机构包括基座;全浮机构组件通过X向滑动导轨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X向推动气缸水平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并驱动所述全浮机构组件;全浮机构组件包括X向平移单元、Y向旋转浮动单元、Y向平移浮动单元和Z向旋转浮动单元,X向平移单元安装在所述基座上,Y向平移浮动单元和Z向旋转浮动单元安装在X向平移单元上,Y向旋转浮动单元与Z向旋转浮动单元连接。所述自动拧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全浮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自动修正偏差,将偏差力传递至浮动机构,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将枪头自动微调对中,可以有效实现目标定位的目的,从而提高制造精度,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浮机构及包括其的自动拧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多头自动拧紧,是汽车底盘生产中常用的拧紧方式。图1 为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螺栓拧紧示意图。如图1所示,扭转梁后桥的自动拧紧是其典型的结构。
由于产品结构大,该结构的装配一般采用一次定位,多头同时拧紧,以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设计为:
一、后桥焊接总成采用一面两销定位,定位6个自由度。如图1所示,其中A1-A2-A3为面定位,B-C为销定位。螺栓拧紧100形成多处定位,例如A2-C 基准110、A3基准120、A1-B基准130。
二、因该工位集成多种装配方式(如压装衬套、拧紧连接板等),拧紧机构采用滑台机构。拧紧时,滑台将拧紧枪送至工位。拧紧完成后,滑台将拧紧枪移出工位。
三、拧紧枪头角度,按产品的设计角度,并采用刚性结构设计。
如上所述传统设计存在下述诸多缺陷:
一、这类紧固一般为冲压焊接结构件、橡胶衬套等的连接,产品的累积误差较大;
二、滑台机构较大,因制造精度、系统刚度、系统惯性质量大等原因,枪头的重复定位存在误差;
同时,传统工艺装备设计由于上述原因及操作安装的定位误差等因素,造成自动拧紧过程中,产生如下问题:
一、中心无法对齐,导致套筒无法导入螺栓头;
二、套筒偏斜,导致拧紧过程不稳定,拧紧力矩失真;
三、拧紧枪卡死、螺栓损坏等现象。
因此,传统工艺装备设计不仅使产品生产报废率上升,而且对前道焊接、冲压件及相关被连接件的精度要求提升,导致其加工成本也上升。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改进现有的多头自动拧紧装置,以期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工艺设备设计精度不够,且加工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全浮机构及包括其的自动拧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全浮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全浮机构包括:
基座;
全浮机构组件,所述全浮机构组件通过X向滑动导轨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X向推动气缸,所述X向推动气缸水平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并驱动所述全浮机构组件;
所述全浮机构组件包括X向平移单元、Y向旋转浮动单元、Y向平移浮动单元和Z向旋转浮动单元,所述X向平移单元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Y向平移浮动单元和所述Z向旋转浮动单元安装在所述X向平移单元上,所述Y 向旋转浮动单元与所述Z向旋转浮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X向平移单元包括两条所述X向滑动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4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