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遮阳板焊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5904.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6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卫涛;王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18 | 分类号: | B29C65/18;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板 焊装设备 定位板 定位机构 加热机构 压合机构 第二定位槽 第一定位槽 融化 装配 本实用新型 固定遮阳板 局部加热 压合固定 转动连接 焊接 张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板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遮阳板焊装设备。该遮阳板焊装设备包括机架、定位机构、加热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加热机构及压合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放置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固定遮阳板的第二遮阳板骨架,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及第二遮阳板骨架进行局部加热融化,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第一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与第二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压合固定。该遮阳板焊装设备焊接装配的遮阳板牢固,不会张开且品质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板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遮阳板焊装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有很多汽车生产厂对汽车遮阳板的需求较大。汽车遮阳板是固定在驾驶室前上部的遮光部件,使用时旋转遮阳板挡住驾驶员眼睛上部的光线,保证驾驶员能看清汽车外部的情况。不需要遮光时,将遮阳板翻起复位。
现有的遮阳板一般包括骨架总成及包覆在骨架总成外部的无纺布。其中,骨架总成一般由第一遮阳板骨架和第二遮阳板骨架装配形成,骨架总成的内部(即第一遮阳板骨架和第二遮阳板骨架之间)装有电源线及灯等部件。现有技术中,第一遮阳板骨架和第二遮阳板骨架之间一般采用整体铰链互扣式装配或互扣式装配等方式进行装配,但是在采用上述装配方式进行装配时均存在脱扣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和第二遮阳板骨架之间存在脱扣现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遮阳板焊装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焊装设备,包括机架、定位机构、加热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加热机构及压合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放置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固定遮阳板的第二遮阳板骨架,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及第二遮阳板骨架进行局部加热融化,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第一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与第二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压合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阳板焊装设备,先将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放置在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一定位槽内,遮阳板的第二遮阳板骨架固定在第二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槽内,使遮阳板稳定不晃动,再通过加热机构对遮阳板的第一遮阳板骨架及第二遮阳板骨架进行局部加热融化,最后通过压合机构将第一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与第二遮阳板骨架的局部融化位置压合固定,以得到遮阳板成品,该操作简单快捷,适合批量生产产品。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阳板焊装设备焊接装配的遮阳板牢固,不会张开且品质稳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外侧边缘设有顶针气缸,所述顶针气缸用于固定遮阳板的第二遮阳板骨架。
可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导柱、加热气缸、加热限位板、加热限位块、加热固定板以及加热块,所述加热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加热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加热导柱上,所述加热限位块及所述加热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加热气缸的活塞与所述加热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固定板背向所述加热导柱的一侧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导柱、压合气缸、压合限位板、压合限位块、压块固定板以及压块,所述压合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压合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压合导柱上,所述压合限位块及所述压合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压合气缸的活塞与所述压块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压块固定板背向所述压合导柱的一侧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5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