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茶果脱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3313.4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4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周水保;郭晓磊;李树安;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保龙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C11B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果 法兰板 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 倒锥筒体 脱壳转子 固接 脱壳 分离处理 揉搓式 上罩壳 下罩壳 果壳 脱果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茶果脱壳机,其主要用于:将油茶果的果壳进行分离处理。其技术方案:油茶果脱壳机,其包括有1#电机(301)、脱壳转子(307)、上罩壳(308)和下罩壳(30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转子(307)由法兰板(307a)、倒锥筒体(307b)和脱壳杆(307c)组成,所述的法兰板(307a)的中间固接倒锥筒体(307b),所述的法兰板(307a)的外侧固接脱壳杆(307c)。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实现油茶果的揉搓式脱果壳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茶果脱壳机,其主要用于:将油茶果的果壳进行分离处理。
背景技术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与油棕、油橄榄、椰子被誉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油茶籽全籽含油率26-39%,而茶仁则高达40-50%,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高达80%,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血管硬化等。
现有的油茶果,其籽壳分离目前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然晾晒,通过7-8天的晾晒,外部果皮在失去水分的同时收缩炸开,人工将籽壳分离。
二、运用简单机械设备,如:一些作坊式个体户采用简易的设备进行籽壳分离,设备单一,产能低下,每小时产量在0.75-2吨。
实际上,油茶果由果壳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籽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对加工油脂不利,须作脱壳处理。另,茶籽壳和茶籽仁性质不同,亦需要分离后进行单独处理,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茶果脱壳机,其要实现的目的:实现油茶果的揉搓式脱果壳处理,脱果壳效果佳,且油茶籽不易受到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油茶果脱壳机,其包括有1#电机、脱壳转子、上罩壳和下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转子由法兰板、倒锥筒体和脱壳杆组成,所述的法兰板的中间固接倒锥筒体,所述的法兰板的外侧固接脱壳杆,所述的1#电机驱动所述的脱壳转子旋转;所述的上罩壳的上方设有1#进料斗,所述的下罩壳的下方设有1#出料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法兰板固接有倾斜的辅助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下罩壳设有1#筛孔和倾斜的揉搓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辅助叶片的倾斜角度20°~40°,所述的揉搓棒的安装角度2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脱壳杆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有长腰孔,且所述的连接板和法兰板通过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1、特定的油茶果脱壳机,能高效实现揉搓式脱果壳处理,脱果壳效果佳,且油茶籽不易受到损伤。
2、脱壳转子、上罩壳和下罩壳形成倒锥型腔。油茶果在脱壳杆打击和推动下向两侧运动,倒锥型腔使油茶果相互挤压揉搓,实现揉搓式脱果壳处理。
3、设置在下罩壳上的圆柱揉搓棒和法兰板上的辅助叶片对茶果运动产生额外阻力,提高搓揉脱果壳效果。
4、可调节的脱壳杆,方便调整脱壳杆在倒锥型腔的相对位置,改善搓揉脱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油茶果脱壳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脱壳转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保龙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保龙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3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