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6200.3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8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多;程君;秦雪英;杜立成;肖俊;陈周昊;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聂午阳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夹板 缓存区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本实用新型 电解液配方 夹紧件 配方 循环过程 组分调整 可变形 添加量 消耗量 消耗 侧面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包括锂离子电池、缓存区、夹板、夹紧件,所述锂离子电池与所述缓存区之间设置有狭长的可变形的通道,所述夹板设置两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所述缓存区的两个侧面,所述夹紧件设置于所述夹板两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根据锂离子电池循环不同周次时电解液组分的变化,确定电解液组分在循环过程中的消耗情况,根据电解液实际的消耗量确定电解液配方的实际添加量,针对性强,明显减少电解液组分调整次数,缩短优化电解液配方所耗费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电解液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并逐步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广。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血液”,电解液配方的设计合理程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明显,尤其是长期循环性能。常规的电解液设计方法是根据经验给定一个初始的配方,电池通常经过300~1000周循环之后得到电池循环性能,再根据经验来评估调整溶剂、添加剂的比例。这样的设计方法通常需要对溶剂、添加剂的比例进行多次调整,而且每次调整比例后循环所需时间也较长,整体耗费大量的时间。另外不能定位出某种溶剂、添加剂的具体作用及消耗情况,尤其是循环以后的电池,内部电解液干涸,很难收集电解液分析消耗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减少电解液中部分消耗很少的组分,使电解液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减少优化电解液配方所耗费的时间。
技术方案:
一种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包括锂离子电池、缓存区、夹板、夹紧件,所述锂离子电池与所述缓存区之间设置有狭长的可变形的通道,所述夹板设置两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所述缓存区的两个侧面,所述夹紧件设置于所述夹板两侧,所述夹紧件夹紧两块所述夹板时,所述通道关闭,所述锂离子电池与所述缓存区相互独立,所述夹紧件松开两块所述夹板时,所述通道打开,所述锂离子电池与所述缓存区连通。
优选的,通道打开时,为了便于电解液回流,所述缓存区设置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上方。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所述缓存区、所述通道均采用铝塑壳一体冲击成型,分别在铝塑壳冲击形成锂离子电池区域、缓存区,锂离子电池区域与缓存区之间即形成通道,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为了便于观察,所述夹板采用玻璃板。
具体的,所述夹紧件采用燕尾夹,燕尾夹夹紧的力度在30kg左右,使通道关闭,锂离子电池与缓存区相互独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巧妙,装置制作工序简便,成本低,根据锂离子电池循环不同周次时电解液组分的变化,确定电解液组分在循环过程中的消耗情况,根据电解液实际的消耗量确定电解液配方的实际添加量,针对性强,明显减少电解液组分调整次数,缩短优化电解液配方所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有针对性地调整电解液成分,使电解液应用性能提高,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设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锂离子电池和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电解液原始配方和优化后配方的循环容量保持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6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