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风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5363.1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爱;莫湛;何伟光;高朋;陈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3/16;F24F12/00;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柱山;艾春慧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 新风出风风道 入风风道 新风机组 热交换 风阀 热交换芯体 引流 回风风道 新风风道 新风 换热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出风风道 热交换量 运行功耗 风量 壳体 节能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壳体、热交换芯体以及风阀,壳体内设有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新风风道包括新风入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回风风道包括回风入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热交换芯体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和热交换解除模式之间切换;风阀设置在回风入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之间,用于在热交换模式下打开时将回风入风风道内的部分回风引流至新风出风风道内。风阀能够将回风入风风道内的部分回风引流至新风出风风道内,一部分回风在未经换热后从新风出风风道进入室内,减少了该部分回风的换热,降低了新风机组在热交换模式下新风的入风量和新风的热交换量,从而达到节能,降低新风机组的运行功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新风除霾装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等民用舒适性场合。目前市场没有可以根据目标参数而调整新风机运行模式的新风机,市场普遍存在的是回风侧旁通形式,这种旁通运行模式单一,实际意义不大,故急需一种可根据目标参数的设定而调节运行模式的技术方案。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新风机组通常采用风阀结构实现风道的打开和关闭,以在全热交换功能、旁通或内循环功能等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由于风阀结构体积较大,使得新风机组内部难以设置较多的风阀来进行组合以灵活地实现各种功能,故而市场上的产品或具备单向旁通功能或具备内循环功能,且机组体积较大,或者无此方面功能。
而且,风阀结构是通过电机带动贴合在风口的风门运动,在风阀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合页锈蚀松动的现象,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卡死。另外,在风阀关闭的状态下,风门与风口之间也难免存在间隙,因而难以达到较优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机组,能够降低机组运行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
壳体,内设有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新风风道包括新风入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回风风道包括回风入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和
热交换芯体,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和热交换解除模式之间切换;
风阀,设置在回风入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之间,用于在热交换模式下打开时将回风入风风道内的部分回风引流至新风出风风道内。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可运动地设在壳体内,用于在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新风入风风道和回风入风风道各自均通过热交换芯体分别实现与新风出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连通,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并在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热交换芯体停止工作,以使新风机组处于热交换解除模式。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可旋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以自身几何中心为轴线可旋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多个隔板,用于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四个并排的风道段,其中两个风道段分别形成新风入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其余两个风道段分别形成回风入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热交换芯体设在中间两个风道段中。
进一步地,新风出风风道与回风入风风道相邻,风阀设置在新风出风风道与回风入风风道之间的隔板上。
进一步地,壳体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并排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呈正多边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柔性的密封件,热交换芯体能够在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各个密封件接触密封,使新风入风风道和回风入风风道各自均通过热交换芯体分别实现与新风出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连通;并在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至少部分密封件脱离密封状态,使热交换芯体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5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