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地石油开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2783.9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6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邹立帆;邹蔚鹤;代棋帆;万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43/00;E21B47/013;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金慧君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电机 钻机 钻头 万向节 偏转 本实用新型 石油开采 大电机 传感器 内壁 主杆 土壤 石油 柴油发电机 便于移动 石油采集 储油箱 单片机 连接管 伸缩杆 地下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地石油开采机,包括钻头、钻机、连接所述钻头和钻机的第一连杆;所述钻头内设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石油的土壤石油传感器,且每一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均通过伸缩杆与第一直线电机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通过连接管固定在所述钻头的内壁上;所述钻机内设有主杆,所述主杆上设有万向节,大电机通过所述万向节固定在所述主杆上,并通过所述万向节进行偏转;所述钻机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直线电机和第三直线电机,通过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和第三直线电机来控制所述大电机的偏转角度;所述钻机内还设有柴油发电机、储油箱、单片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移动,可直接潜入地下进行石油采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地石油开采机。
背景技术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现有的石油开采一般是利用钻机钻井,将石油从井中提取出来,但打井的费用十分昂贵,因此,一般要求打井的目标油田储量大、形状好。而对于储量大的油田而言,它们的分布非常广、分布的厚度薄,打井的费用也极其昂贵;而储量小的油田则可能直接放弃,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现有的石油开采用钻机结构复杂,调节不方便,结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地石油开采机,可有效检测并采集到分布厚度较薄、规模小的油田中的石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潜地石油开采机,所述潜地石油开采机包括钻头、钻机、连接所述钻头和钻机的第一连杆;
所述钻头内设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石油的土壤石油传感器,且每一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均通过伸缩杆与第一直线电机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为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提供动力,通过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来调节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通过连接管固定在所述钻头的内壁上;所述钻头的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可穿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钻头进行石油检测;
所述钻机内设有主杆,所述主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钻机的内壁上;所述主杆上设有万向节,大电机通过所述万向节固定在所述主杆上,并通过所述万向节进行偏转;所述钻机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直线电机和第三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大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直线电机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大电机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和第三直线电机来控制所述大电机的偏转角度;所述钻机内还设有柴油发电机,为所述潜地石油开采机提供电能;所述钻机内还设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油孔,石油可通过所述油孔渗入进所述储油箱中进行储存;所述钻机内还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第一直线电机、大电机、第二直线电机、第三直线电机、柴油发电机、储油箱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其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钻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大电机的转子,所述大电机的定子与所述钻机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大电机通电后,通过所述大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的相对运动以推动所述钻机、钻头钻进。
进一步地,所述钻头上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钻机上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旋向是相反的。
进一步地,所述钻头内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钻头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中空的管,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和伸缩杆可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中空里。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沿着所述钻头的外壁一周均匀分布,并与设于所述钻头的内壁上的所述连接管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处设有滑片,所述单片机通过控制所述滑片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石油传感器、伸缩杆、第一直线电机、通孔、连接管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连接管分别在所述钻头的圆柱体圆周内壁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2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