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像增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0863.0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3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何相平;骆志财;杨攀;王斌;李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1/50 | 分类号: | H01J3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9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倒像 锥形光纤 倒像器 扭转 缩放 荧光屏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耦合 比例缩放 像增强器 孔径角 入射 传像元件 光线准直 泄漏 输出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像增强器,包括荧光屏,所述荧光屏的输出端耦合有锥形光纤倒像器,所述锥形光纤倒像器包括光纤缩放部分和光纤倒像扭转部分,所述光纤缩放部分输出的光线以小于光纤倒像扭转部分的孔径角的角度入射到光纤倒像扭转部分。本实用新型荧光屏的输出端耦合有锥形光纤倒像器,通过由光纤缩放部分和光纤倒像扭转部分组成的锥形光纤倒像器同时实现了比例缩放和倒像的功能,将比例缩放功能和倒像功能合二为一,通过光纤缩放部分对输入的光线准直作用使得准直后的光线以小于光纤倒像扭转部分的孔径角的角度入射到光纤倒像扭转部分,解决了光线的泄漏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对比度。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光纤传像元件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像元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像增强器。
背景技术
光纤传像元件是一种由大量的光学纤维按一定规则排列熔合而成的光学元件,能把图像从一个端面按既定的规则传递到另一个端面。光纤面板、光纤倒像器、纤维光锥、光纤传像束等系列产品是光纤传像元件的典型代表。这些产品在微光夜视、医疗、显示、探测、生物识别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如图1所示,光纤倒像器2是在光纤面板1的基础上,经过再次加热扭转制作而成的,该产品能将传递的图像倒转180度输出。光纤倒像器2的内部光纤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外围光纤3和中心光纤4。由于光纤倒像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微光夜视像增强器中,通常采用光纤倒像器来解决前端成像系统的图像倒立问题,如图3所示,其中,5为微通道板,6为光学纤维面板,7为荧光屏。如图3所示,光纤倒像器2将增强后的图像倒转180°无失真地传递到输出端,以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
纤维光锥是在光纤面板的基础上,经过再次加热拉伸制作而成的,该产品能将传递的图像按一定比例缩放输出。纤维光锥的内部光纤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外围光纤3和中心光纤4。与透镜图像缩放系统相比,采用纤维光锥的光学系统具有体积小、无失真、耦合效率高等优点,通常应用在需要对图像进行缩放耦合的场合,例如应用于数字化微光像增强器。在数字化微光像增强器中纤维光锥的作用是将增强后的图像缩放耦合到CCD图像传感器中。
微光夜视像增强器输出图像的对比度、分辨率、畸变等技术指标与光纤倒像器的性能密切相关,故光纤倒像器是微光夜视仪的关键元件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微光夜视像增强器的性能,人们对光纤倒像器的对比度、分辨率和透过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高对比度的提升需求最为迫切。
现有光纤倒像器的制作方法是:将制作好的坯棒中段进行再次加热,然后绕其中心轴线扭转180°,再经过光学冷加工而成。采用该技术制作的光纤倒像器除中心处的光纤外,其余光纤均在扭转过程中被拉伸成双锥形光纤,拉伸程度与其回转半径成正比。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光纤倒像器就是由无数根绕轴心扭转的,锥度随半径规律变化的双锥形光纤构成的。
锥形光纤存在大端数值孔径小,小端数值孔径大的规律,且其大小满足d1sinθ1=d2sinθ2的关系,如图5所示。而光纤倒像器的光纤理论数值孔径通常大于等于1,则θ2约等于90°。以直径16mm处为例,扭转后的双锥形光纤最小处直径通常只有两端直径的1/3,可算出大端的孔径角θ1只有19.47°。可见,从荧光屏发出的漫射光中的大部分均已超出该孔径角,这部分光线输入到光纤倒像器的双锥形光纤中,当传输到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区时,由于孔径角变小,其无法满足全反射条件而将从侧面射出,从而成为光纤间的串扰光,降低了产品的对比度,如图6所示。
光纤倒像器的显微结构是由纤芯11、纤皮8和杂光吸收玻璃9三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增加杂光吸收玻璃的数量或增强其吸收效果的办法来提升产品的对比度。但这种方法同时会带来产品整体透过率降低、中心与边缘透过率差加大、边缘分辨率下降等缺陷,对比度、透过率和分辨率这三项指标要求难以兼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0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霍尔离子源的导磁导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整流桥切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