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4672.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2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他坊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7/06;F24C15/3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德区荣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9 | 代理人: | 李冰;关健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棉 底板 边框外壳 电发热体 隔热区间 微晶面板 电陶炉 发热腔 电器腔 内腔 本实用新型 加热效率 控制面板 内腔分隔 覆盖 内壁 | ||
一种新型电陶炉,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边框外壳及盖装在边框外壳上的微晶面板,底板、边框外壳及微晶面板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第一隔热棉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底板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边框外壳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位于隔热区间内。本实用新型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构成隔热区间,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陶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陶炉需要设置散热风扇,以防止热量大量传递至控制面板导致其损坏,同时电陶炉运行时,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会有很大一部分传递到外壳上并散失掉,导致电陶炉的加热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电陶炉,其内部设置隔热区间,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电陶炉,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边框外壳及盖装在边框外壳上的微晶面板,底板、边框外壳及微晶面板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第一隔热棉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底板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边框外壳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位于隔热区间内。
所述底板和第二隔热棉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至少位于发热腔内。
所述第一隔热棉和/或第二隔热棉和/或第三隔热棉由两块以上的隔热棉叠置而成。
所述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至少位于发热腔内。
所述边框外壳的左侧面上设有与控制面板电连接的旋钮组件,旋钮组件位于电器腔一侧。
所述边框外壳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有把手。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发热腔内和/或电器腔内。
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电器腔内的主板盒,控制面板嵌装入主板盒内。
所述主板盒和第一隔热棉之间设有若干阻隔条,阻隔条一侧抵靠在第一隔热棉上,另一侧与主板盒之间留有间隔,阻隔条通过连接杆接驳在主板盒上。
所述电发热体侧部均布有若干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有陶瓷垫片,陶瓷垫片下部设有弹簧,底板上对应固定板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依次穿过弹簧、陶瓷垫片及固定板,电发热体表面顶靠在微晶面板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构成隔热区间,有效限制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从底板的底部和边框外壳的侧部散失,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实现相应的加热功能,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电陶炉的底板、外壳温升低,不会烫伤人手。
隔热区间具有一定的容积,因此,在电发热体进行高功率加热,产生大量的热量时,隔热区间可暂时容纳大量的热量,避免热量过分积压在电发热体上,并可使热量均匀地传递到微晶面板上。
隔热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电陶炉的隔热功能,更有效限制热量从底板的底部散失,电陶炉无需设置散热风扇,电发热体的温度难以传递至控制面板,提高控制面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他坊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他坊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4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检测电磁辐射的电磁加热器具
- 下一篇:一种外置式灶具定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