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1401.X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9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来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42;H01B7/17;H01B7/22;H01B7/29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程颖丽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层 抗压 电缆 内骨架 线芯 本实用新型 导体 条形槽孔 容纳腔 外护套 支撑筋 支承条 绝缘层 电缆技术领域 技术方案要点 主体外周壁 等距排布 空腔连通 碳纤维丝 编织层 圆筒状 散热 包覆 空腔 外周 轴向 填充 环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压电缆,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易于散热的抗压电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抗压电缆,包括多根线芯和外护套,线芯包括导体、置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骨架,内骨架包括圆筒状的主体、环绕主体外周壁等距排布的支撑筋,两相邻支撑筋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芯的容纳腔,内骨架的外周上包覆有编织层,容纳腔内填充有碳纤维丝,外护套包括内层、外层、置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支承条,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承条形成空腔,内层上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条形槽孔,条形槽孔沿内层轴向开设,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缆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压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指用于电力、通信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传输介质的电缆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电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承压能力较差,会导致电缆破损、破裂;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如果不能快速挥散到外界的话会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易于散热的抗压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压电缆,包括多根线芯和外护套,线芯包括导体、置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骨架,内骨架包括圆筒状的主体、环绕主体外周壁等距排布的支撑筋,两相邻支撑筋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芯的容纳腔,内骨架的外周上包覆有编织层,容纳腔内填充有碳纤维丝,外护套包括内层、外层、置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支承条,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承条形成空腔,内层上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条形槽孔,条形槽孔沿内层轴向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骨架对线芯之间起到分隔保护的作用,且主体与支撑筋的结构可以确保内骨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并在内骨架的外周上包覆编织层,对线芯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碳纤维丝填充于容纳腔内,使得容纳腔内更加充实,对线芯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同时碳纤维丝为长丝结构可以增加电缆的抗拉伸能力,此外碳纤维丝导热性能良好,可以易于线芯的散热,同时碳纤维丝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作用,内层、外层和支承条可以一体挤压成型,条形槽孔的数量与空腔的数量相同,条形槽孔将内层分割层多个片状结构,空腔结构既能起到抗压作用,也能提高外层的散热性,加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编织层包括若干平行排布的经线、若干平行排布的第一纬线和若干平行排布的第二纬线,经线为直线型沿线芯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为螺旋型且依次与经线连接,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的螺旋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层缠绕于内骨架的外周上,可以对线芯起到定型保护作用及提高其抗拉伸强度,使线芯更好的固定于容纳腔内,经线可以增加线芯长度方向的抗拉伸强度,由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为螺旋型且依次与经线连接,且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的螺旋方向相反,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相交于同一节点,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的排布方式,可以增加编织层周向或斜向的抗拉伸强度,从而提高编织层整体的结构强度,即提高电缆的抗拉伸强度,经线、 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优选采用耐高温纤维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外壁上设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由铜丝编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丝既能起到隔离电磁干扰的作用,又能对电缆起到抗拉伸的作用,此外铜丝具有导热性,易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外壁上设有防火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外层的防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套为散热硅胶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外护套的导热性、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骨架为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广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1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