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5640.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6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田黎敏;林海量;刘廷;魏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钢 混凝土部件 试验 侧壁 螺杆 试验装置 上底座 穿过 压力机 混凝土界面 粘接性能 下底座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试件 槽钢扣合 结构要求 上表面 输出轴 上端 内嵌 下端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及压力机,其中,第一槽钢位于下底座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下端内嵌于第一槽钢内,第二槽钢扣合于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上端上,上底座位于第二槽钢上,压力机的输出轴与上底座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螺杆穿过第一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一侧,第二螺杆穿过第一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另一侧;第三螺杆穿过第二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一侧,第四螺杆穿过第二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另一侧,该试验装置测试的准确性较高,并且对待试验混凝土试件的结构要求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性能测试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在测试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时,是将混凝土粘接于钢筋上,然后通过拉力机拉伸钢筋,通过钢筋将力传递给混凝土,以测试混凝土的界面的粘接性能,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在拉伸钢筋的过程中,混凝土与钢筋的连接界面受力不均,测试准确性较低,对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结构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测试的准确性较高,并且对待试验混凝土试件的结构要求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及压力机,其中,第一槽钢位于下底座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下端内嵌于第一槽钢内,第二槽钢扣合于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上端上,上底座位于第二槽钢上,压力机的输出轴与上底座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螺杆穿过第一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一侧,第二螺杆穿过第一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另一侧;第三螺杆穿过第二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一侧,第四螺杆穿过第二槽钢的侧壁及待试验混凝土部件的另一侧。
下底座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若干第一立板,其中,各第一立板的下端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相连接,各第一立板的上端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底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固定于第二底板上,且第一槽钢位于第二底板上,且第一槽钢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
上底座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若干第二立板,其中,各第二立板的下端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相连接,各第二立板的上端固定于第二顶板的底部,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均固定于第一顶板的底部,且第二槽钢位于第二顶板的底部,且第二槽钢位于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均为梯形结构。
各第一立板等间距分布;各第二立板等间距分布。
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位于第一侧板的两侧,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位于第二侧板的两侧。
第三螺杆及第四螺杆位于第三侧板的两侧,第三螺杆及第四螺杆位于第四侧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试验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压力机压紧待试验混凝土试件,并通过力的分解,将对待试验混凝土试件的压力转换为拉力,以测试待试验混凝土试件中两个混凝土块之间界面的粘接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机在压紧混凝土试件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槽钢及第二底座进行力的传输,因此待试验混凝土试件各位置处的受力相同,测试结果更为准确,并且不需要将混凝土粘接于钢管上,对待试验混凝土试件的结构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底板、2为第一立板、3为第一侧板、4为第一槽钢、5为第二顶板、6为第二槽钢、7为第三侧板、8为第二立板、9为第一螺杆、10为第二螺杆、11为第三螺杆、12为第四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5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