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铣面机头及铣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9519.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境铭;谭国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9/00 | 分类号: | B23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面机头 壳体 输入轴 铣面机 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 铣刀 动力装置驱动 整体力学性能 分体式壳体 驱动输出轴 驱动输入轴 一体式构件 一体式壳体 伸出 动力装置 连接结构 密封性能 使用寿命 应力集中 无连接 进水 漏油 受力 自转 转动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的铣面机头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设于壳体中,输入轴的一端自壳体中伸出用于接入一旋转的动力,输出轴的一端自壳体中伸出用于连接一铣刀;输入轴驱动输出轴转动,壳体为一体式构件。铣面机包括动力装置以及铣面机头,动力装置驱动铣面机头公转,同时驱动输入轴自转。铣面机头及铣面机的一体式壳体没有分体式壳体的连接结构,整体力学性能趋于一致,无连接应力集中,无受力锐点。本实用新型的铣面机头及铣面机密封性能好,能够有效的防止铣面机头发生漏油、进水等情况,对铣刀的定位精度更高,优化铣面机头的工况,使得铣面机头的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铣面机头及铣面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铜管的生产厂家,通常采用水平连铸生产工艺生产铸锭,完成后的铸锭需要经过铜管铣面机将铸锭外表的氧化皮去掉,为后续的铜管拉拔、轧制成型做准备。
现有的铣面机的壳体通常采用分体式组装成型,分体结构的壳体易松动,壳体内易进水、漏油,同时松动的壳体还会影响铣刀的旋转位置精度,影响对铜管的铣面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铣面机头的密闭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铣面机头及铣面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铣面机头,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壳体,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自所述壳体中伸出用于接入一旋转的动力,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自所述壳体中伸出用于连接一铣刀;所述输入轴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壳体为一体式构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上设有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入轴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输出轴一同转动,齿轮传动的动力传动稳定,传动效率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上在所述输入齿轮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支撑轴承。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是传动中的受力点,在输入齿轮的两侧设置第一支撑轴承,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轴承的受力分散,减轻第一支撑轴承的负荷。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的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的第一轴承位,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位为一刀同轴加工而成。通过一刀同轴加工两个第一轴承位,提高了第一支撑轴承的安装精度,增加了两个第一支撑轴承的同轴度,减少输入轴的跳动,提高了第一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确保输入齿轮的均匀受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上在所述输出齿轮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支撑轴承。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是传动的受力点,在输出齿轮的两侧设置第二支撑轴承,能够使得第二支撑轴承的受力分散,减轻第二支撑轴承的负荷。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的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支撑轴承的第二轴承位,两个所述第二轴承位为一刀同轴加工而成。通过一刀同轴加工两个第二轴承位,提高了第二支撑轴承的安装精度,增加了两个第二支撑轴承的同轴度,减少输出轴的跳动,提高了第二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确保输出齿轮的均匀受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铣面机头还包括压盖和外压盖;所述压盖设于所述壳体上用于限制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输入轴由所述压盖中伸出;所述外压盖设于所述壳体上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输出轴由所述外压盖中输出。加设压盖和外压盖将壳体的端面封闭,仅容许输入轴和输出轴穿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压盖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油封。输出轴的伸出端上连接有铣刀,铣刀在工作时,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冷却液,通过加设油封能够有效的防止冷却液流入到铣面机头中,对铣面机头中的齿轮等构件形成保护。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申请还提供铣面机,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上述的铣面机头,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铣面机头公转,同时驱动所述输入轴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9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