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驱动的湿热废气全热深度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3479.2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7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虎;李亚平;孙文;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承虎 |
主分类号: | F25B30/04 | 分类号: | F25B30/04;F28C3/00;F25B15/06;F28D7/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热废气 热回收段 热回收盘管 换热设备 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 深度回收 自驱动 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 热量回收装置 余热回收装置 热回收效率 介质出口 介质管路 介质入口 全热回收 依次连通 余热回收 运行过程 左端 出口 | ||
一种自驱动的湿热废气全热深度回收装置,涉及一种湿热废气的热量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湿热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热回收介质运行温度受到限制,装置整体热回收效率低下,余热回收不彻底的问题。它包括换热设备、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热回收介质入口及热回收介质出口,换热设备包括第一至第三热回收段、第一至第三热回收盘管、第一至第七热回收介质管路,第一至第三热回收段从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换热设备左端设置有湿热废气入口,换热设备右端设置有湿热废气出口,第一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一热回收段内,第二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二热回收段内,第三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三热回收段内。本实用新型用于湿热废气的全热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热废气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驱动的湿热废气全热深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燃煤烟气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目前约有55万台燃煤工业锅炉和炉窑,耗煤量占全国年耗煤量的1/3。由于排烟温度高、湿度大、烟尘排放浓度大等问题,将导致锅炉或炉窑设备运行效率低下,出力不足。对于我国所运行使用的链条锅炉而言,其设计效率在72%~80%左右,但实际运行中平均热效率只有约60%~65%,部分锅炉运行热效率甚至低于50%。如何解决热效率的问题是进行节能减排的关键。依据相关研究,锅炉热效率提升1%,可以节省煤量0.5%。我国工业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占送入锅炉热量的8%~20%。因此烟气热回收是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煤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我国工业结构复杂,工业生产门类繁多,在大多数工业工艺生产中,也常常伴随着高温湿热废气的产生,对这类废气内所含的热量进行回收,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工艺流程的节能性。
常规的湿热废气回收系统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采用气-水换热器作为余热回收的主要设备,使湿热废气与热回收介质直接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热量的回收,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采用常规的气-水换热器时,若湿热废气的热容大于热回收介质时,换热结束后,热回收介质的出口温度始终将低于湿热废气的入口温度,这将对整体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产生影响;而若湿热废气的热容小于热回收介质时,热回收介质的入口温度则必须小于湿热废气的出口温度,这不仅对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产生影响,还将限制热回收介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且由于换热的传热系数较小,热回收率低,其效率一般只有50%-60%。第二类是直接采用湿热废气中所含有的热量作为吸收式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驱动吸收式热泵机组从其他低位热源中提取热量。然而,采用该类方式存在两方面的劣势:(1)吸收式热泵机组发生器内的温度相对较高,使用完毕后排出的废气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且其中的水蒸气未发生相变,无法对其中的潜热进行回收,造成对废气余热回收的不彻底。(2)采用该种方式仍需要为吸收式热泵机组配置冷源,造成投资成本与运行费用的提升。
如上所述,常规的湿热废气回收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解除热回收介质的运行温度限制,进一步提升湿热废气回收系统的热回收效率,促进生产工艺流程的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湿热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热回收介质运行温度受到限制,装置整体热回收效率低下,余热回收不彻底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自驱动的湿热废气全热深度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技术方案一:
一种自驱动的湿热废气全热深度回收装置,它包括换热设备、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热回收介质入口及热回收介质出口,其中,所述换热设备包括第一至第三热回收段、第一至第三热回收盘管、第一至第七热回收介质管路,其中,第一至第三热回收段从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换热设备左端设置有湿热废气入口,换热设备右端设置有湿热废气出口,第一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一热回收段内,第二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二热回收段内,第三热回收盘管设置在第三热回收段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承虎,未经张承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3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