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色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1531.0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邓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川鹏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薛鹏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型腔 中空板 匹配 上下两层 加热条 下模 一端设置 注塑模具 中间层 三色 上模 本实用新型 影响产品 可拆卸 上型腔 退出口 原料液 注塑口 空板 成型 融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上模内设置有与下型腔相匹配的上型腔,所述下型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一中空板,所述下型腔一端设置有与中空板相匹配的中注塑口,另一端设置有与中空板相匹配的退出口。通过设置中空板并在中空板内设置加热条,在上下两层成型接近完成后,注入中间层的原料液,同时通过加热条轻微融化上下两层正中间的表面,使中间层与上下两层连接更加紧密,同时由于加热条处于中间部分,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三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工艺是指将熔融的原料通过加压、注入、冷却、脱离等操作制作一定形状的半成品件的工艺过程。在注塑过程中,如果原料无法均匀受热,则有可能出现产品受热不均引发翘曲或变形和内应力不均,充模过程中料头过早冷凝产生气纹或者熔接不良等现象等情况。在多色的注塑工艺中,如果在注塑过程中控制不好,不同部分的材料可能会无法连接,发生分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色注塑模具,使产品各部分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且模具具有良好的快冷快热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色注塑模具,包括下模、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上模内设置有与下型腔相匹配的上型腔,所述下型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一中空板,所述下型腔一端设置有与中空板相匹配的中注塑口,另一端设置有与中空板相匹配的的退出口,所述中空板内侧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加热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一侧开设有上注塑口,所述下模一侧开设有下注塑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内设置有上模加热组件,该上模加热组件还与上型腔相贴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加热组件,该下模加热组件还与下型腔相贴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上模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下模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设置于上模加热组件与上型腔之间的上模冷却管,该上模冷却管两端延伸至上型腔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设置于下模加热组件与下型腔之间的下模冷却管,该下模冷却管两端延伸至下型腔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中空板并在中空板内设置加热条,在上下两层成型接近完成后,注入中间层的原料液,同时通过加热条轻微融化上下两层正中间的表面,使中间层与上下两层连接更加紧密,同时由于加热条处于中间部分,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
(2)通过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加热管以及冷却管,且加热管以及冷却管交叉设置,可以高效快速地对原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保证温度均匀以及温度控制精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模1、上模2、下型腔11、上型腔21、中空板3、中注塑口4、退出口5、加热条31、上注塑口22、下注塑口12、上模加热管6、下模加热管7、上模冷却管8、下模冷却管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川鹏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川鹏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1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牙侧抽芯自动脱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数码管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