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封装的光电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1116.8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7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赖东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希锐光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B10/25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胡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门阵列 插座接触 光模块 光电集成电路板 光收发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 光电转换器 集成封装 信号路径 卡边缘 输入端 高速光模块 信号完整性 触点连接 电性连接 光收发器 寄生元素 减轻信号 模块连接 抖动 边角 劣化 封装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集成封装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电集成电路板,在光电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有可编程门阵列模块、光模块和卡边缘光收发器模块;可编程门阵列模块与光模块连接,卡边缘光收发器模块与可编程门阵列模块电性连接;可编程门阵列模块的两个边角设有第一插座接触区域和第二插座接触区域,第一、第二插座接触区域输入端分别与可编程门阵列模块连接;第一、第二插座接触区域输入端分别与光模块触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高速光模块到装有FPGA的封装中,缩短FPGA集成电路模块输入输出到光收发器输入端的信号路径到1英吋以下,更短的路径可以减轻信号劣化和抖动,改善了信号完整性并降低信号路径中寄生元素所造成的数据错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到一种集成封装的光电转换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目前虽然已经进入数据通信产业,但许多连线需要非常耗电的卡边缘光接口模块,并仍然面临系统逻辑到光模块的电气互连问题,高速串口的逻辑部分通常会在FPGA中实施,原因是这类器件可以提供设计工程师在电路板特性、功能以及输入输出选择的高灵活度,不过这样做FPGA的引脚必须连接光模块,无可避免地带来电路板上的高速走线。
目前FPGA已经集成10Gbps甚至更高数据率,虽然在10Gbps数据率下集成电路到光模块的距离仅数英吋,电路板上数英吋的走线路径都可能损害信号的品质,在现有技术中,只有将集成电路连接到光连接端口发射器输入和接收器输出的距离极小化,才能确保光模块得到最佳的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集成封装的光电转换器,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集成封装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电集成电路板,在所述光电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有可编程门阵列模块、光模块和卡边缘光收发器模块;所述可编程门阵列模块与所述光模块连接,所述卡边缘光收发器模块与所述可编程门阵列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可编程门阵列模块的两个边角设有第一插座接触区域和第二插座接触区域,所述第一、第二插座接触区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可编程门阵列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座接触区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光模块触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编程门阵列模块为FPGE集成电路模块,所述FPGE集成电路模块设有至少24个连接端口,其中12个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插座接触区通过光纤连接线连接,另外12个连接端口通过光纤连接线与所述第二插座接触区域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模块设有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插座接触区上且两者触点连接连接形成12个发射通道,所述光接收器安装在第二插座接触区上且两者触点连接形成12个接收通道。
优选的,两个LT连接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上。
优选的,12条光缆输入端与所述光接收器的12个端口连接,另外12条光缆输出端与所述光发射器的12个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包含12个低功耗850nm VCSEL激光二极管,每个二极管功耗约130mW,所述接收器包含有单石GaAs PIN二极管感应阵列。
优选的,光电转换器用FPGA封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高速光模块到装有FPGA的封装中,缩短FPGA集成电路模块输入输出到光收发器输入端的信号路径到1英吋以下,更短的路径可以减轻信号劣化和抖动,改善了信号完整性并降低信号路径中寄生元素所造成的数据错误;由于芯片到模块的互连距离被大幅度缩短,因而FPGA和模块的总体功耗也会降低,因为再也不需浪费功率来进行传统非集成芯片到模块间互连的大幅度损耗均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希锐光通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希锐光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1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