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330.6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月兰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A61M16/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调节管 细管 人工呼吸器 汇聚管 本实用新型 呼吸面罩 进气管 输气管 塞体 急诊 内科 三通 医疗器械技术 细管端部 粗管道 弹性带 供氧量 细管道 细通孔 鼻梁 夹子 气囊 供氧 口罩 铁芯 连通 体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设有铁芯鼻梁条、弹性带、护口罩和输气管,输气管上设有三通,三通的三个接口上分别设有第一细管、第二细管和第三细管,第一细管、第二细管和第三细管上均设有夹子,第一细管端部设有气囊,第三细管右侧设有汇聚管,汇聚管右侧设有流量调节管,流量调节管右侧设有进气管,汇聚管与流量调节管和流量调节管与进气管之间均通过粗管道和细管道连通,流量调节管内设有塞体,塞体与流量调节管配合,塞体内设有粗通孔和细通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弥补现有的医用人工呼吸器存在的供氧方式单一,供氧量调节不便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装置,临床使用人工呼吸器比较普遍,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现有的人工呼吸器通常存在供氧方式单一,供氧量调节不便的缺陷。
在公开号CN203539828U,公开日期为2014年4月1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人工呼吸器,该人工呼吸器包括一个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设有口对口呼吸孔,口对口呼吸孔内装有过滤罩。在口对口呼吸孔上还带有管线安装座,管线安装座上接有两根软管,一根是与球形气囊连接的呼吸管,球形气囊固定在一只拳形手套的掌心内。另一根软管是与氧气袋连接的供氧管,供氧管在呼吸面罩内的端口处装有单向阀,在呼吸面罩上还设有分泌液收集袋。该人工呼吸器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优点。
但现有医院中的人工呼吸器通常存在供氧方式单一,供氧量调节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急诊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现有的医用人工呼吸器存在的供氧方式单一,供氧量调节不便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铁芯鼻梁条、弹性带、护口罩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三通,所述三通的三个接口上分别设有第一细管、第二细管和第三细管,所述第一细管、第二细管和第三细管上均设有夹子,所述第一细管端部设有气囊,所述第三细管右侧设有汇聚管,所述汇聚管右侧设有流量调节管,所述流量调节管右侧设有进气管,所述汇聚管与所述流量调节管和所述流量调节管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均通过粗管道和细管道连通,所述流量调节管内设有塞体,所述塞体与所述流量调节管配合,所述塞体内设有粗通孔和细通孔。
优选的,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与所述输气管配合的通孔,所述输气管与所述呼吸面罩相连的部分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粗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粗管道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粗通孔与所述粗管道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
优选的,所述细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细管道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细通孔与所述细管道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
优选的,所述细通孔与所述粗通孔相互垂直。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月兰,未经朱月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