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3721.0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卓;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翠芳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2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电泳 互穿聚合物 丙烯酰胺衍生物 水溶性高分子 分离分析 聚合物 变性剂 疏水基 涂覆性 冲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包括准互穿聚合物、变性剂和缓冲剂;所述的准互穿聚合物包括具有疏水基的丙烯酰胺衍生物单体的聚合物、水溶性高分子。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毛细管电泳自涂覆性强、分离分析效果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细管电泳技术领域,特别是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泳是带电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从毛细管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带电粒子的混合物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快速高效分离。
毛细管电泳分离带电物质的本质是介质及毛细管与被分离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其作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纵向的电场驱动力,二是横向的毛细管壁吸附力,三是电泳介质对被分离物质的纵向运动阻力;要实现带电物质的有效分离必须尽量屏蔽毛细管壁对被分离物质的横向吸附并让被分离物质在电场力作用下纵向运动足够的时间;因此选择的电泳介质须具备对毛细管内壁有较强的涂覆作用以消除管壁对被分离物质的横向吸附,减小电渗流,增加介质相对阻力;合格的筛分介质须兼顾以上三个方面。
常用的高分子分离介质是聚丙烯酰胺,可以分离DNA片段达1200碱基数,但是聚丙烯酰胺对毛细管壁不具备屏蔽作用,必须在毛细管内壁加上涂层,消除毛细管内壁对被分离的生物大分子的吸附并减小电渗流,才能有效的分离生物大分子特别是DNA片段。
中国专利文件CN102220599A公开了一种毛细管凝胶电泳筛分介质的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方法以及用途,所述发明提供一种长链、短链线性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无视共聚物彼此缠结、互穿,形成聚合物链的准互穿聚合物网格。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聚合物链准互穿聚合物网络,稳定性差、分辨率低,不利于电泳分离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聚甲基丙烯酰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准互穿聚合物制备相应组合物的LIZ500分子量内标检测效果图;
图2为聚甲基丙烯酰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准互穿聚合物制备相应组合物的ID-PLUS的等位基因阶梯LADDER检测效果图;
图3为聚N-甲基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准互穿聚合物的制备相应组合物的LIZ500分子量内标检测效果图;
图4为聚N-甲基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准互穿聚合物的制备相应组合物的ID-PLUS的等位基因阶梯LADDER检测效果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分子量分布梯度大、自涂覆性能强、稳定性好的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包括准互穿聚合物(混合物)、变性剂和缓冲剂;
所述的准互穿聚合物包括具有疏水基的丙烯酰胺衍生单体的聚合物、水溶性高分子,具有疏水基的丙烯酰胺衍生物单体的聚合物为具有疏水基的丙烯酰胺衍生物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的具有疏水基的丙烯酰胺衍生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翠芳,未经杨翠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3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物漂白工艺中双氧水浓度在线测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极质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