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7005.2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劳保强;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站 空间碎片 探测系统 发射信号源 偶极子天线 射电望远镜 被动雷达 探测视场 组合布局 灵敏度 传统的 发射站 广播站 灵活的 双极化 天线 探测 雷达 协同 异地 地域 干涉 部署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及方法,其利用地域上广泛分布的、现成的FM广播站作为发射信号源,不需要额外建设雷达发射站,大大减少建站成本;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由双极化偶极子天线组成,天线可以组成台站,几个台站可以组成阵列,这种方便灵活的组合布局适合大规模异地部署,每个台站既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形成干涉阵列。与传统的被动雷达相比,本发明的系统探测视场范围较大,灵敏度高,能够探测的目标在视向范围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碎片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太空活动过程中的产物。主要包括已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残骸、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与风化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主要的污染源,因此又称为太空垃圾。这些空间碎片一般分布在距离地球高度约100km至40,000km之间的轨道上。随着空间碎片的不断堆积累加,空间碎片之间的碰撞机率大大增加,导致空间碎片的数量急剧增加。更严重的是,空间碎片与活动卫星等航天器之间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给这些造价昂贵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造成了重大损害与威胁。为了减少航天器的这种风险,需要获得这些空间碎片的详细分布情况(大小、质量和轨道分布等)。因此,空间碎片的探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探测空间碎片的主要途径有地基雷达和光学望远镜。光学望远镜是通过接收空间碎片反射的太阳光信号进行探测,主要探测高度约为35786km的地球同步轨道等高轨道的空间碎片,这种方法受太阳光的影响较大。相反,地基雷达探测不受太阳光的影响,但受距离的限制较大。所以地基雷达更适用于近地轨道(2000km高度以下的轨道范围)的空间碎片探测。根据例行空间探测任务的统计分析知,光学望远镜对地球同步轨道上空间碎片的探测极限大约为30cm到1m,而地基雷达对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的探测极限大约为5到10cm。
此外,被动雷达也被考虑用来探测空间碎片。被动雷达实际是双站雷达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雷达系统没有发射器,只通过接收目标散射其他发射源的信号来进行探测。这些发射源可能是广播电台或者通讯台站等。由于空间碎片散射的信号比较微弱,而外界干扰信号强且多,被动雷达获得的探测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且,这种方法依赖于大型地面阵列,才得以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接收到更精确的空间碎片散射信号。近年来,虽然不断有类似的探测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但均处于理论研究和算法测试阶段,实用性还远远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被动雷达探测空间碎片技术中,接收空间碎片散射信号能力弱,发射站造价高和探测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包括FM广播站群和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上述FM广播站群作为系统的发射端,由L个FM广播站组成;上述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作为系统的接收端,由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波束合成器、接收机、相关器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由M个台站组成,每个台站又进一步由N个双极化偶极子天线组成,每个双极化偶极子天线接收X和Y两个极化方向的信号,并输出X和Y极化方向的信号;波束合成器的数量与台站的数量相同,即为M个;每个波束合成器包含2×N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其2×N个输入端分别接入N个双极化偶极子天线的X和Y极化方向的信号,其2个输出端分别输出X和Y极化方向的波束;接收器包含2×M个输入端和2×M个输出端,其2×M个输入端分别接入M个波束合成器输出的X和Y极化方向的波束,其2×M个输入端分别输出2×M路复数信号;相关器具有2×M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其2×M个输入端分别接入接收器输出的复数信号,其输出端输出观测数据;相关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L、M和N均为设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