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6746.2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时志强;王佩;赵亚彬;吴俊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B32/324;H01M4/587;H01M10/052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菱角壳 钠离子电池 生物质废料 负极材料 比容量 基硬 硬炭 制备方法和应用 电流密度条件 首次库伦效率 电化学性能 容量保持率 锂离子电池 高温热解 环境友好 机械粉碎 可重复性 产业化 锂离子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本发明所述的硬炭材料以菱角壳为原料,通过机械粉碎和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制备的硬炭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可重复性强,易实现产业化。将该材料用于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电化学性能优异。在25mA/g电流密度条件下,储钠比容量为394.0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84.30%,在1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充电比容量为288.1mAh/g,容量保持率在91.7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捷式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但是由于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倍受关注。钠与锂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并且钠作为地壳中第六丰富的元素(约占2.6%),全球分布均匀,比锂的成本低,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很具有发展前景。
石墨为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但与石墨相比,硬炭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放电平台较低,比容量较高,可以进行大电流充电和放电,可以用于动力电池领域。石墨由于层间距较小,无法储存钠离子,具有较大层间距的硬炭更适合钠离子的储存。但当硬炭作为钠离子负极材料时面临两大问题:第一,由于前驱体价格高和残炭率低而致使成本高;第二,首次库伦效率低。
生物质炭材料结构复杂多样,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成本低,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很有竞争优势。菱角产量丰富,但是菱角壳作为鲜售和加工的副产物而被随意丢弃,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菱角壳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过碳化处理,适合开发成新的硬炭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用生物质硬炭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菱角壳浸渍在乙醇中,超声一定时间,沥干;
2)将步骤1)中所得的菱角壳用蒸馏水超声洗涤后,进行鼓风干燥,真空干燥;
3)取烘干的菱角壳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得到菱角壳粉末;
4)取步骤3)中的菱角壳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碳化,得到碳化产物;
5)将步骤4)中的碳化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浸泡、洗涤,经离心或抽滤干燥后得到硬炭材料;
步骤1)中超声时间为2-8h,洗涤2-6次。
步骤2)中超声时间为10-40min,洗涤2-6次。
步骤3)中菱角壳粉末粒径小于75μm。
步骤4)中碳化具体为以1-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700-1500℃,在相应温度下保温2-5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5)中所述的盐酸和蒸馏水用量均为过量,保证菱角壳基硬炭中的杂质离子能完全去除,并最终保持中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废料菱角壳基硬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硬炭,所述硬炭的粒径为2-1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硬炭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6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