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白粉病香樟用叶面肥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5195.0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天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希慧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樟 混合药物 抗白粉病 叶面肥 幼苗 白粉病 中药提取物 耐药性 抗病能力 分散剂 磷酸钾 渗透剂 水杨酸 重量份 硫磺 沼液 尿素 细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白粉病香樟用叶面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沼液60‑80份,混合药物23‑35份,尿素3‑5份,磷酸钾8‑10份,水杨酸1‑2份,分散剂1‑2份,渗透剂1‑2份,水100份;其中,混合药物为中药提取物和硫磺。本发明在为香樟幼苗提供养分的同时,能改善幼苗的自身的抗病能力,能针对性的杀灭白粉病细菌,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白粉病香樟用叶面肥。
背景技术
香樟是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常用作绿化树、行道树。
目前,香樟常通过规模化种植得到香樟苗,再移栽,但是在香樟苗的种植过程中,容易感染白粉病,常通过化学药剂对其进行防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化学药剂容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白粉病香樟用叶面肥,本发明在为香樟幼苗提供养分的同时,能改善幼苗的自身的抗病能力,能针对性的杀灭白粉病细菌,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白粉病香樟用叶面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沼液60-80份,混合药物23-35份,尿素3-5份,磷酸钾8-10份,水杨酸1-2份,分散剂1-2份,渗透剂1-2份,水100份;其中,混合药物为中药提取物和硫磺。
优选地,中药提取物和硫磺的重量比为15-25:8-10。
优选地,中药提取物的中药原料为大黄、刺槐、蛇床子、苦参、除虫菊。
优选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优选地,渗透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氮酮。
优选地,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氮酮的重量比为2-3:5-7。
优选地,大黄、刺槐、蛇床子、苦参、除虫菊的重量比为10-15:10-15:8-10:10-20:8-10。
优选地,在中药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将大黄、刺槐、蛇床子、苦参、除虫菊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3wt%纤维素酶水溶液混匀,调节温度为35-38℃,保温50-70min,然后高温灭活,回流2-3h,过滤得到滤饼和滤液;向滤饼中加入乙酸乙酯,回流2-3h,收集回流液,将滤液和回流液减压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优选地,在中药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混合物和纤维素酶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30-40。
优选地,在中药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混合物和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20-30。
本发明选用大黄、刺槐、蛇床子、苦参、除虫菊的提取物与硫磺相互配合,对白粉病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且针对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提取物与硫磺复配,减少了硫磺的使用;选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氮酮作为渗透剂,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硫磺,大黄、刺槐、蛇床子、苦参和除虫菊的提取物相互配合,可以大大改善病菌的渗透性,使得中药提取物和硫磺能渗透进入病菌内部,从而大大增加本发明的抗白粉病性能;并且能改善植物叶面的渗透性,使得中药提取物和硫磺、水杨酸渗入叶面深层,杀灭叶片内部的病菌,并且水杨酸渗入叶面深层,能激活香樟的免疫系统,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进一步抗菌;沼液营养丰富与尿素、磷酸钾以合适比例相互配合,并在渗透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作用下,促进香樟幼苗对养分的吸收,促进幼苗生长,从而进一步增加幼苗的自身抗病能力;本发明通过上述各物质相互配合,使得本发明在为香樟幼苗提供养分的同时,能改善幼苗的自身的抗病能力,能针对性的杀灭白粉病细菌,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环境污染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天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长市天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