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8101.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力勋;令狐延;夏翔;赵伟程;董艺;杨锐;江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14 | 分类号: | E04G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爬架 结构楼层 施工电梯 通道位置 围护结构 铰接门 龙骨 施工电梯门 施工效率 电梯门 防护网 横向钢 通道门 附墙 铰链 竖钢 竖向 施工 穿过 拆除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在施工电梯门相对应的通道位置四周安装竖向及横向钢龙骨,并在两道竖钢龙骨上安装铰链和仅能从一侧打开的铰接门,其余位置使用防护网封闭,这样,当施工电梯运行至该通道位置后,即可打开电梯门,打开铰接门,进入结构楼层中。本发明改变了现有爬架结构没有通道门的现状。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具有在不拆除爬架前提下,具有特殊附墙结构的可运行至爬架高度的施工电梯,施工人员可以直接穿过爬架,进入到结构楼层中,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爬架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爬架由钢龙骨、走道板、防护网、提升设备等组成。通常情况下,爬架安装在结构主体周围,施工电梯是无法通过爬架防护网进入结构楼层的。在某些工程中,在爬架底部一至二层进行开槽,使施工电梯可以提升至爬架覆盖楼层内,但开槽后仍需要进行临边围护,且对爬架的整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进行了施工电梯与爬架同步升降的系统开发,施工电梯已可以运行至爬架楼层,然而现有技术依然无法满足电梯人员进出结构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方法及装置,以使施工电梯梯笼内人员可以通过爬架进入结构楼层内,同时又不破坏爬架的围护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方法,是通过将爬架防护网片进行改造,利用钢龙骨组成通道门框架,安装铰接门,使电梯内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铰接门穿过爬架直接进入到结构楼层内。其中,爬架围护结构由钢龙骨构成通道铰接门的框架,在保证爬架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及围护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可供人员进出的通道。
进一步的,通道铰接门由铰链焊接在竖向钢龙骨上,铰接门仅能从结构层外侧打开,同时铰接门上设置插销,当电梯梯笼内人员从外侧将插销锁止后,结构层内将无法打开。
一种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出入爬架围护结构的装置,包括竖向钢龙骨和横向钢龙骨;竖向钢龙骨与横向钢龙骨形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竖向钢龙骨内侧焊接有铰链,通过铰链安装铰接门;铰接门上、下部都安装了加固网片,铰接门外侧安装了插销;爬架外侧其他位置,使用了防护网片进行封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变了现有爬架结构没有通道门的现状。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具有在不拆除爬架前提下,具有特殊附墙结构的可运行至爬架高度的施工电梯,施工人员可以直接穿过爬架,进入到结构楼层中,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竖向钢龙骨,2-横向钢龙骨,3-加固网片,4-铰链,5-铰接门,6-插销,7-防护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在施工电梯门相对应的通道位置四周安装竖向钢龙骨1及横向钢龙骨2,并在两道竖钢龙骨1上安装铰链4和仅能从一侧打开的铰接门5,其余位置使用防护网7封闭,这样,当施工电梯运行至该通道位置后,即可打开电梯门,打开铰接门5,进入结构楼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