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8578.1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芹;许彬;杨鹏;张雍涛;夏裕坚;李树春;习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36/08;H04W3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明霖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设备 源小区 邻区 负载均衡 用户设备切换 计算机设备 存储介质 迁移 调制频率 计算目标 乒乓切换 数量相等 小区负载 低负载 获取源 过载 门限 均衡 反馈 小区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源小区的邻区反馈的第一用户设备数量、邻区的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源小区的第二用户设备数量;根据小区负载均衡门限值、源小区的第二用户设备数量、源小区的第二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第一用户设备数量以及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计算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将数量与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相等的源小区的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邻区。采用本方法能够避免了源小区将大量的用户设备切换至邻区中而导致原本低负载的邻区过载的情况,减少用户设备乒乓切换,减少负载均衡的调制频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LTE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小区负载分布不均的现象十分普遍,经常出现,某个小区负载较重而其邻区负载较轻现象,相对于重负载小区而言,其拥有的资源相对匮乏容易导致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对于低负载小区而言,却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不仅降低网络容量还会影响用户的服务质量。
针对小区负载分布不均的现象十分普遍,LTE系统提出了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将重负载小区中部分终端切换至低负载小区,以均衡小区的负载状况。传统的负载均衡技术采用的是强制切换策略,当过载小区负荷达到一定门限时,将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的UE切换至合适的目标小区中,以保证了用户的服务质量,但是,在过载小区需要切换大量的UE时,会导致原本低负载的目标小区也过载,影响切换后的UE的服务质量,增加掉话率,且容易发生源小区与目标小区均出现过载情况,导致UE乒乓切换,无形中增加了负载均衡的调整频率,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过载小区进行UE切换导致原本低负载的目标小区的负载也过载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源小区的邻区反馈的第一用户设备数量、所述邻区的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用户设备数量;
根据小区负载均衡门限值、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数量、所述源小区的第二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计算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
将数量与所述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相等的源小区的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邻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小区负载均衡门限值、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数量、所述源小区的第二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计算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二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小区负载均衡门限计算所述源小区的第一迁移用户设备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第二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获取所述源小区第二迁移用户设备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迁移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述第一允许接入最大用户设备数量计算连接态用户比例值;
若所述连接态用户比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小区负载均衡门限值,则将所述第一迁移用户设备数量确定为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
若所述连接态用户比例值大于所述小区负载均衡门限值,则将所述第二迁移用户设备数量确定为目标迁移用户设备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