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8227.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4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青;田珊珊;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9/4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倩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字塔模型 多分辨率 数据调度 内存 地形影像数据 场景 地形 调度 用户漫游 预先建立 视距 不连续 外存 视点 存储 绘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及其系统,方法包括:1.生成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数据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数据,并存储于外存;2.确定数据调度范围以及从数据调度范围中调入内存的DEM数据层次,将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数据中对应层次DEM数据调入内存;3.根据预先建立的视距范围与DOM数据层次对应关系,确定视点距所述数据调度范围内地形块的距离所对应的DOM数据层次,将所述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数据中对应层次的DOM数据调入内存;4.根据调入内存的DE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地形场景的绘制;本发明大大减少了系统I/O等待时间,提高数据调度效率,提升用户漫游场景体验,避免发生场景不连续现象。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地形数据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一类是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在地形可视化的过程中,对于DEM数据,应用程序不仅要把它调入内存并进行绘制,还要对它进行基于四叉树结构的LOD(Level Of Detail,细节层次)剖分,这会导致DEM数据的细节层次数增加。而DOM数据仅用于纹理映射,不会发生细分操作,且其细节层次在数据预处理过后就已确定。
传统的数据调度方式首先调入对应细节层次的DEM数据,接着对可视区域中需进行四叉剖分的地形块进行剖分,并对剖分结束后的DEM数据进行基于三角形扇的绘制,构建地形三角,最后根据剖分完成后的每一DEM地形块层次决定其应当调入的对应DOM地形块层次,从外存调入DOM数据至内存,并进行纹理映射,以完成地形场景的绘制。
传统的数据调度方式虽然能够使三维地形场景具有较高的仿真效果,但其必须在DEM数据调入内存且根据DEM数据剖分完成后的相关参数来确定应当调入的DOM数据层次,这样会造成系统I/O等待时间长,数据调度效率低,发生跳帧、漫游场景不连续、漫游帧速率较低的现象,因而针对实际生产的需求,如何设计一种可减少系统I/O等待时间,提高数据调度效率的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是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造成系统I/O等待时间长,数据调度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及其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I/O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避免发生场景不连续的现象,使得三维地形可视化影像更加的准确和有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形影像数据快速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原始地形数据,根据所述原始地形数据生成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数据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数据,两种模型数据存储于外存;
S2,将DEM数据调入内存,其进一步包括:
S21,根据视锥体投影原理确定数据调度范围;
S22,根据屏幕投影误差确定从所述数据调度范围中调入内存的DEM数据层次;
S23,将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数据中对应层次的DEM数据调入内存;
S3,将DOM数据调入内存,其进一步包括:
S31,预先建立视距范围与DOM数据层次对应关系;
S32,确定视点距所述数据调度范围内地形块的距离所对应的DOM数据层次;
S33,将所述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数据中对应层次的DOM数据调入内存;
S4,根据调入内存的DE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地形场景的绘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