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结构建筑物提升纠倾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8799.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孙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机 压桩孔 预制桩 桩帽 独立基础 桩顶 框架结构建筑物 地基土 框架柱 沉降 安装连接件 测量建筑物 细石混凝土 允许偏差 吊装绳 工作坑 连接件 接长 竖直 套入 压入 压桩 灌注 开挖 建筑物 拆除 暴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提升纠倾法,包括开挖工作坑,暴露出独立基础;在独立基础顶部开设压桩孔,在独立基础顶部的压桩孔的两侧,安装连接件;在压桩孔内竖直安放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套入桩帽,在桩帽上安装提升机,将提升机的吊装绳与基础顶的连接件相连;开动提升机,将预制桩压入基础下方的地基土中;待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压至压桩孔附近时,暂时拆除桩帽和提升机,在第一节桩顶接长第二节预制桩,安装桩帽和提升机,继续开动提升机压桩;基础提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提升;在被提升基础和地基土空隙以及压桩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提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提升纠倾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框架结构顶升纠倾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在独立基础顶部开设压桩孔,压桩孔为下宽上窄的喇叭口型;
3)在独立基础顶部的压桩孔的两侧,安装吊钩;
4)在压桩孔内竖直安放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套入桩帽,在桩帽上安装提升机,将提升机的吊装绳与基础顶的吊钩相连;
5)开动提升机,利用建筑物重量作为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基础下方的地基土中;
6)待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压至压桩孔附近时,暂时拆除桩帽和提升机,在第一节桩顶接长第二节预制桩,安装桩帽和提升机,继续开动提升机压桩;
7)不断接长和压桩,直至第一节预制桩桩尖到达坚硬的土层;
8)继续开动提升机,由于预制桩支撑在坚硬土层上,不再继续下沉,独立基础会被提升;基础提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提升;
9)在被提升基础和地基土空隙以及压桩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的,压桩孔的最小处孔径不仅需要容纳纠偏用预制桩,而且要考虑纠倾时建筑物独立基础水平偏移量;
进一步的,通过植筋的方法安装吊钩。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桩孔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在所述的独立基础的顶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预制桩、桩帽和提升机的总高度一般不超过建筑物底层层高。
进一步的,框架柱部分荷载通过压桩孔内细石混凝土的摩擦力传递到预制桩和坚硬的土层;另有部分荷载通过基础下方填充的细石混凝土传递到地基土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10)拆除桩帽和提升机,截除基础顶多余预制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8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监测用测斜管安装辅助装置
- 下一篇: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