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响应聚合物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6095.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冯玉军;穆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34 | 分类号: | C08F220/34;C08F212/36;C08F212/08;C08F112/08;C08F120/14;B01J1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微球 响应聚合物 微球乳液 种子微球 引发剂 乳液 制备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对羟基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刺激响应性 单体苯乙烯 选择性刻蚀 环境友好 空心结构 四氢呋喃 响应模式 形貌可控 乙酸乙酯 有机溶剂 混合物 交联剂 乳化剂 甲苯 滴加 可控 氯仿 微球 残留 智能 刺激 响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响应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丁酯或对羟基苯乙烯,与引发剂、乳化剂反应得到种子微球乳液;再向种子微球乳液中同时滴加化合物A和交联剂的混合物、引发剂,反应得到核‑壳微球乳液;将核‑壳微球乳液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THF)、氯仿、乙酸乙酯、甲苯等混合进行选择性刻蚀。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具有空心结构、CO2响应的智能空心微球,实现空心微球材料的无刺激残留、环境友好响应模式,且微球形貌可控、CO2刺激响应性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高分子微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2响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刺激响应性能的聚合物空心微球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通过自我响应、调整从而实现透过性、尺寸等性能变化的新材料。这种优异性能赋予其在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化学催化、能量存储以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是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药物输送和疾病治疗方面。目前已报道的构建智能空心微球的刺激响应方式,主要为温度、离子强度、磁场和pH,然而这些传统的刺激响应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能量消耗高、难以去除刺激残留、操作中的空间限制,特别是在pH响应模式中,由于酸和碱的不断交替添加,导致体系中不断累积酸碱反应生成的无机盐,对体系造成的污染,最终削弱进一步刺激响应的灵敏度和导致性能可开关性的衰减。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新型的无响应残留、环境友好的智能空心微球。
作为一种价廉易得、具水溶性且无毒的气体,CO2具有弱酸性(饱和碳酸的pH值≈4),因此CO2可作为温和的刺激源应用。相对于其它刺激源,CO2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气体容易与响应物质接触,从而避免了空间限制。另外,由于通入的CO2可以通过加热或惰性气体顶替的方式来排除,所以CO2调控体系具有优异的“智能”可逆性。因此,研究将CO2用于构建和调控智能空心微球,可以满足无刺激残留及环境友好的响应模式要求,并且对于促进智能空心微球的发展及拓展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O2响应聚合物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一种具有空心结构、CO2响应的智能空心微球,实现空心微球材料的无刺激残留、环境友好响应模式,且微球形貌可控、CO2刺激响应性可控。
本发明所述CO2响应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1~5质量份单体I转移到滴加漏斗中,将0.05~0.5质量份引发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II,在常温下向溶液II中持续通入氮气除氧;将0.05~0.4质量份乳化剂溶于纯水中得到乳化剂溶液;在N2保护、40~80℃条件下将单体I和溶液II同步滴加到乳化剂溶液中,并搅拌反应1~7h,反应结束后过滤除渣得到种子微球乳液;
所述单体I为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丙烯酸丁酯、对羟基苯乙烯中的一种。
(2)将1~6质量份化合物A、0~0.6质量份苯乙烯、0.01~0.5质量份交联剂混匀记为混合单体III,将0.02~0.1质量份引发剂溶于去离子水得到溶液IV,在N2保护、40~80℃条件下将混合单体III与溶液IV同时滴加进入步骤(1)所得种子微球乳液中,并搅拌反应1~15h,反应结束后过滤除渣得到核-壳(纳米)微球乳液;
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6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