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陷阱式除藻装置及除藻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5200.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虞功亮;李华;向贤芬;李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永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水 微囊藻 水泵 水流入口 水面 除藻装置 陷阱式 抽出 出水管管口 容器顶部 容器主体 水流方向 液面降低 除藻船 进水管 除藻 管口 水中 平行 浓缩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陷阱式除藻装置,包括藻水容器、水泵,所述藻水容器顶部设置有水流入口,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的管口设置于所述藻水容器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管管口设置于所述水流的水流方向的下游,所述藻水容器的顶端位于水面上,或与水面平行,所述藻水容器的底部向水下延伸。通过将藻水容器主体设置于水面下,使得水流从水流入口进入藻水容器中。由于微囊藻密度小浮在水面上,所以水泵的工作可以将藻水容器中的不含微囊藻或微囊藻浓度较低的水抽出,藻水容器的液面降低,外面的水继续从水流入口流入,直至抽出的水中微囊藻含量较高,从而起到初步浓缩作用,提高了除藻效率和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陷阱式除藻装置以及搭载有该陷阱式除藻装置的除藻船。
背景技术
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水往往富含微藻增殖的营养元素,因此,当排入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或海洋等大型水体后,往往会使这类水体的水质富营养化。其结果是导致水体中的微藻大量增殖,从而引发水华或赤潮。水华是影响陆地水资源水质的重大危害因素之一。当水体发生水华时,藻细胞大量繁殖,并且悬浮于水中,大大影响了透光性,使水生植物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死亡,继而引发水生动物因食物缺乏或染病而死亡,大大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系统,使水体向藻型水体演化,并且不可自我修复。
蓝藻水华是目前主要的水华类型,其中以微囊藻为优势种。微囊藻由于其伪空胞结构而得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位于水体最上层,遮蔽了阳光,使位于水面下的水生植物或其他微藻得不到充分的光照,从而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此外,微囊藻还会分泌微囊藻毒素,危害水中的其他生物,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治理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主要通过打捞水体中的微囊藻为主。然而,现有的打捞装置能耗高、费时长,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去除水体中的微藻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陷阱式除藻装置,包括藻水容器、水泵,所述藻水容器顶部设置有水流入口,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的管口设置于所述藻水容器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管管口设置于所述水流的水流方向的下游,所述藻水容器的顶端位于水面上,或与水面平行,所述藻水容器的底部向水下延伸。
通过将藻水容器主体设置于水面下,使得水流从水流入口进入藻水容器中。由于微囊藻密度小浮在水面上,所以水泵的工作可以将藻水容器中的不含微囊藻或微囊藻浓度较低的水抽出,藻水容器的液面降低,外面的水继续从水流入口流入,直至抽出的水中微囊藻含量较高,从而起到初步浓缩作用,提高了除藻效率和速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藻水容器底部形成向下底面积较小凹陷。该设置有利于尽可能地浓缩藻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除藻装置还包括水流导引装置,所述水流导引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水流入口连接,另一端以外扩的形式向外延伸,并且所述水流导引装置的顶部位于水面上或与水面平行,底部向水面下延伸,并且所述水泵的出水管管口位于所述水流导引装置外部。
通过水流导引装置的设置,形成水流边际,从而使表面的水流速度高于高于低位的水流速度,更有利于位于水面的微囊藻浓度较高的水通过水流入口进入藻水容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流导引装置包括拦截围栏,所述拦截围栏位于所述水流导引装置的最外沿,轴向成喇叭状,纵向竖直向水面下延伸。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流引导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引流围栏,所述引流围栏的设置于所述拦截围栏形成的喇叭状区域的内部,并且轴向朝向所述水流入口。纵向竖直向水面下延伸。所述引流围栏与引流入口的角度大于拦截围栏。优选地,引流围栏垂直水流入口。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喇叭状区域外围还布置有外围导流围栏,外围导流围栏的延伸方向与水流呈30°-50°斜切布置,并将水流导向喇叭状区域内。通过多层围栏的斜切布置后,水面的蓝藻能够逐渐引流到陷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走式锯冰机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水绵打捞船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