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隔热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5009.1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杜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昂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C04B111/20;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隔热 砂浆 制备 防水 纳米二氧化硅粉体 可分散乳胶粉 硅酸盐水泥 建筑内外墙 膨胀珍珠岩 碳酸钙 粉煤灰 保温隔热 玻化微珠 改性蛭石 高效保温 抗裂纤维 水镁石粉 纤维素醚 重量份数 防水剂 灰钙粉 减水剂 引气剂 云母粉 憎水剂 阻燃性 隔热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隔热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30‑50份、膨胀珍珠岩20‑30份、玻化微珠20‑30份、水镁石粉10‑30份、粉煤灰10‑2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体5‑15份、灰钙粉15‑25份、云母粉5‑10份、可分散乳胶粉2‑8份、纤维素醚5‑15份、抗裂纤维3‑8份、改性蛭石粉5‑15份、碳酸钙4‑10份、引气剂0.3‑0.7份、憎水剂0.2‑0.6份、减水剂0.1‑0.5份、防水剂0.5‑1.5份和水60‑80份。本发明的防水隔热砂浆具有高防水、高效保温、高效隔热、阻燃性好且环保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建筑内外墙的保温隔热、防水等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隔热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环境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建筑节能与环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能耗剧烈增加,建筑、工业、交通是中国耗能的三大领域,其中建筑占中国总能耗的接近30%,预计2020年建筑的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其中外墙保温、屋顶隔热、门窗散热占房屋能源浪费的50%,由此可见,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能源浪费很大。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建筑保温节能材料在技术上已基本发展成熟,在保温性能上可以说基本达到了节能要求。从十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些保温材料和保温体系存在阻燃性差、易燃烧、使用寿命短、易脱落破损、易开裂等缺点,这些缺点给现代建筑物带来很多隐患。多功效砂浆是以各种轻质材料为骨料,以水泥为胶凝料,掺和一些改性添加剂,经生产企业搅拌混合而制成的一种预拌干粉砂浆,用于构筑建筑表面的一种建筑材料。随着低碳环保和建筑节能的不断推广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功效砂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多功效砂浆的研究较多,在实际工程中已有很多应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还存在着防水性差,吸水率大,易吸潮,渗水易开裂,保温隔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隔热砂浆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水隔热砂浆具有高防水、高效保温、高效隔热、阻燃性好且环保等特点,满足建筑业对砂浆性能指标要求,可广泛用于建筑内外墙的保温隔热、防水等工程。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隔热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30-50份、膨胀珍珠岩20-30份、玻化微珠20-30份、水镁石粉10-30份、粉煤灰10-2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体5-15份、灰钙粉15-25份、云母粉5-10份、可分散乳胶粉2-8份、纤维素醚5-15份、抗裂纤维3-8份、改性蛭石粉5-15份、碳酸钙4-10份、引气剂0.3-0.7份、憎水剂0.2-0.6份、减水剂0.1-0.5份、防水剂0.5-1.5份和水60-80份。
优选的,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40份、膨胀珍珠岩25份、玻化微珠25份、水镁石粉20份、粉煤灰15份、纳米二氧化硅粉体10份、灰钙粉20份、云母粉7.5份、可分散乳胶粉5份、纤维素醚10份、抗裂纤维5.5份、改性蛭石粉10份、碳酸钙7份、引气剂0.5份、憎水剂0.4份、减水剂0.3份、防水剂1份和水70份。
优选的,所述玻化微珠的堆积密度为80-120kg/m3,粒径为0.5-1.5mm。
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为工业二级品及以上的粉煤灰。
优选的,所述可分散乳胶粉为乙烯-醋酸乙烯可分散胶粉。
优选的,所述抗裂纤维为聚丙烯纤维与木质纤维按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昂诺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昂诺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韧性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C40机制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