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查并排除矿体内暗溶洞积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8701.7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游志全;罗鑫;陈正义;简云林;曹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查 掘进 溶洞 井巷 积水 体内 钻机 钻进 采掘 安全隐患 采掘作业 出矿 围岩 涌水 内存 判定 观察 施工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查并排除矿体内暗溶洞积水的方法,包括向矿体内采掘出掘进井巷、在掘进井巷地面上布置若干个探寻点、使用钻机依次在各个探寻点钻进一组探查孔、观察探查孔涌水状判定出暗溶洞或暗河位置,利用探查孔排除暗溶洞或暗河内存在的积水;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沿掘进方向在掘进井巷地面上布置若干个探寻点,依次在每个探寻点处使用钻机对围岩钻进,使施工人员逐步找出矿体内暗溶洞或暗河的位置,并利用各个探查孔使暗溶洞或暗河内的积水及时排除,消除了安全隐患,促使掘进井巷可以继续采掘掘进,保障了采掘作业的安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探查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查并排除矿体内暗溶洞积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施工作业中,随着采掘作业的深入,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这对于采掘作业带来了较大困难,有时甚至引起地质灾害,危害人员人身安全,给采矿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一些具有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的山区矿体上,矿体内常伴有暗溶洞或暗河,这些暗溶洞或暗河中存在大量的积水,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遇到这种地质构造,当围岩破坏后,暗溶洞或暗河内的积水大量涌出,对采掘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危机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必须及时探查出存在于矿体内的暗溶洞或暗河的相应位置,再采取有效措施使暗溶洞或暗河内的积水及时排除,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采矿作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查并排除矿体内暗溶洞积水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探查并排除矿体内暗溶洞积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采掘设备或工具向矿体内掘进,在矿体内形成掘进井巷,所述掘进井巷周围矿体形成围岩;
步骤二:沿步骤一所述掘进井巷掘进方向,按照顺序依次在掘进井巷地面上布置若干个探寻点;
步骤三:使用钻机在掘进井巷内其中一个探寻点处向掘进井巷顶壁钻进,获得一组深度为L的探查孔;
步骤四:若步骤三所述探查孔内没有水涌出,则重复步骤三,按照步骤二所述探寻点的布置顺序,依次在每个探寻点处钻取一组深度为L的探查孔,若任意一组探查孔其中任意一个探查孔内有水涌出,则停止工作,立即撤出掘进井巷。
步骤三中所述钻机钻头公称直径是60mm至80mm。
步骤三所述使用钻机在掘进井巷内其中一个探寻点处向掘进井巷顶壁钻进一组深度为L的探查孔的顺序是先钻进掘进井巷中心再钻进该中心位置的两侧。
每个探寻点处,任意一组探查孔均以所述探寻点为旋转中心按照扇形阵列方式均匀排列布置。
任意一组探查孔以及所对应的探寻点依次连线所围成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90度。
每组探查孔至少包括三个探查孔。
所述探查孔的深度是10米至20米。
所述探查孔与掘进井巷顶壁之间夹角小于45度。
步骤一中任意相邻两个探寻点之间间距是10米至30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沿掘进方向在掘进井巷地面上布置若干个探寻点,依次在每个探寻点处使用钻机对围岩钻进,使施工人员逐步找出矿体内暗溶洞或暗河的位置,并利用各个探查孔使暗溶洞或暗河内的积水及时排除,消除了安全隐患,促使掘进井巷可以继续采掘掘进,保障了采掘作业的安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探查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掘进井巷沿竖直中心平面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8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