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循环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3319.9 | 申请日: | 201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2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清;荆梅;宋立涛;周琪;巩秀云;刘君鹏;巩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方亮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A61L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4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浆 灭活 病毒灭活装置 血浆分离装置 采血管路 回流管路 体外循环 治疗装置 病毒 医疗器械领域 病毒灭活剂 交叉感染 人体器官 联通 输注 洁净 伤害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采血管路、血浆分离装置、病毒灭活装置以及血浆回流管路,采血管路联通血浆分离装置,血浆分离装置后接病毒灭活装置,病毒灭活装置连接血浆回流管路。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对自身血浆内的病毒进行灭活,经过灭活的洁净的血浆输回人体,减少病毒灭活剂对人体器官的伤害,减少异体输注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血液中的传染性病毒,如乙肝病毒,传统的治疗方法,现有技术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途径使药物进入体血液内,通过药物的作用杀灭病毒,残余的药物通过人体代谢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单独杀灭血浆内的病毒,且不能对残留的灭活剂进行回收。
对于血浆中的病毒,现有技术是通过病毒灭活装置对血浆进行灭活,灭活后进行异体输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对自体血浆进行病毒灭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可以体外循环分离血浆并杀灭血浆中病毒的一体化治疗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体外循环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采血管路、血浆分离装置、病毒灭活装置以及血浆回流管路,采血管路联通血浆分离装置,血浆分离装置后接病毒灭活装置,病毒灭活装置连接血浆回流管路。
所述的采血管路的端部有采血针,并在采血管路的管体上设置第一止流夹。
所述的采血管路的管体上设置有蠕动泵。
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杯,离心杯在离心底座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离心杯的顶部通过动密封连接分配装置;
分配装置为盖状结构,其中心位置有L形血液通道,采血管路穿过血液通道进入离心杯,采血管路的末端为中心导管探入到离心杯的底部;血液通道末端探入离心杯的上部;
血液通道的一侧连接血浆通道,中心导管与血液通道之间有单侧间隙,另一侧密封,单侧间隙与血浆通道联通。
血浆通道通过血浆管路连接病毒灭活装置。
血浆管路上设置第二止流夹和第二蠕动泵。
所述的病毒灭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亚甲蓝释放机构、光照机构和亚甲蓝回收滤器;血浆管路与亚甲蓝释放机构连接。
亚甲蓝回收滤器包括挤压壳体,挤压壳体内安装多层过滤膜。
所述的挤压壳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内设置有挤压柱塞,柱塞头与柱身内壁紧密贴合,挤压柱塞在柱身内上下移动;过滤膜安装在柱身下段距离底盖5-8cm,过滤膜与柱身内壁焊接在一起;
在过滤膜上方3-5cm的柱身内壁上安装有限位块,紧邻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通气单向阀;
挤压壳体的柱身的上段有开口通过单向阀连接光照机构;底盖上开口连接连接血浆回流管路。
所述的挤压柱塞连接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控制挤压柱塞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时间。
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对自身血浆内的病毒进行灭活,经过灭活的洁净的血浆输回人体,减少病毒灭活剂对人体器官的伤害,减少异体输注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血浆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病毒灭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亚甲蓝回收滤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方亮,未经张方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3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血液科智能输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